學習筆記|上半年財政運行:強化民生導向與經濟發展新動能

特約評論員 熊夏檸

近日,財政部召開2025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全國稅收收入9.29萬億元,下降1.2%;非稅收入2.27萬億元,增長3.7%。分中央和地方看,上半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6萬億元,下降2.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6.7萬億元,增長1.6%。總體來看,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部分行業稅收表現良好。多個地方財政收入實現增長,表明經濟發展勢頭穩中向好。

從4月份起,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分行業來看,上半年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稅收表現良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裝備製造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32.2%、9.2%、6.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13.8%,文化體育娛樂業稅收收入增長8.6%。可見,新動能帶動的行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升級特徵明顯,財政收入的結構不斷合理化。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從主要支出科目來看,上半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5萬億元,增長9.2%;教育支出2.15萬億元,增長5.9%;衛生健康支出1.1萬億元,增長4.3%;科學技術支出4790億元,增長9.1%;節能環保支出2556億元,增長5.9%;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738億元,增長5%。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財政支出力度持續加大,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支出增長最多的科目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據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葛志昊介紹,今年以來財政部門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二是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照全國總體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中央財政加大資金補助力度並開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調劑,確保超過3億老年羣衆基本養老待遇按時足額發放。三是提升醫療保障服務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99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700元。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相關補助資金5522億元。四是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開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試點,建立育兒補貼制度,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五是兜牢困難羣衆生活保障底線,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困難羣衆救助補助資金1566.8億元。

其次是科學技術、教育支出增長較快,這凸顯了我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此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這也體現了“投資於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最後,衛生健康的支出增長也較快,這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將保障人民健康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題中應有之義。

可見,財政支出結構在不斷強化民生導向,並積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投資於人。一方面,在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條件下,穩就業穩民生,兜牢民生底線;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財政部表示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安排的“民生含量”,織密兜牢人民生活“安全網”,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