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務創新人力取代教官 校安罩不住

教官退出校園,但取代教官的學務創新人力以約聘僱人員身分聘用,人員流動快速且無專業強制的培訓機制。(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職校園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19日表示,國家只負責立法讓教官退出校園,但取代教官的學務創新人力卻以約聘僱人員身分聘用,不但人員流動快速,且無專業強制的培訓機制,他們解決問題能力不足。

近日發生的高中職校園暴力事件,包括黑衣男子闖入校園圍毆學生、學生校內刀械鬥毆、高中生情緒失控毆打老師等,教育部雖三令五申落實校園安全的決心,但全中教質問,高中職現場人力的困境,教育部重視了嗎?

民進黨認爲在民主時代,軍人不應留在校園,因此推動教官退出校園,現在校園內教官人數已很少。教育部爲因應教官退出校園,2017年1月17日實施「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學務創新人力要點」,以學務創新人力遞補教官缺額,並接手原由教官所執行之校園安全工作。

全中教表示,學務創新人力並不像教官一樣有一完整培訓的體系,適用的法規也完全不同,因此不但無法接手教官所遺留下來的工作,除人員流動性大,甚至還爲學校帶來新的人事及輔導管理問題。

針對現今校園安全工作面臨的困境,全中教建議:一、主任教官、生輔組長的員額,應由主管機關修訂法規,增置專職專業的學安室主任、生輔組長;二、學務創新人力納入學校正式員額編制,明確其身分定位和管理權責:三、訂定法規規範學務創新人力的在職知能進修及管教範圍;四、訂正明確的教育人員校園管教規範,目前法規的約束多而實務支持少。

教育部迴應,學務創新人力從事學校有繼續性的業務,勞僱(學校)雙方系簽訂不定期契約,受《勞動基準法》保障,以維優秀人員長留久任之權益。

教育部說,每年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學務創新人力在職研習」,課程內容包含學生人權、交通安全、正向管教、校園危機處理等,以提升學務創新人力的本職學能,並強化緊急應變之能力,達成精進學務工作與維護校園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