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撤退!美將領曝萬一與陸開戰爲何重要

美軍和菲律賓部隊進行聯合演習的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軍方是否該爲從太平洋撤退做規劃?美國在打仗時,總是傾向進攻。猶如二次大戰美國名將巴頓(George S.Patton)將軍的名言:「從沒人成功地只靠防守致勝,唯有進攻、進攻、再進攻。」

然而,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的6個月,美軍卻一再撤退。美國傳奇名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日本的猛烈攻勢下,率領駐菲律賓美軍逐步退守,1942年5月終於在巴丹(Bataan)投降。而威克島(Wake Island)和關島等孤立前哨相繼淪陷,美國艦隊在損失慘重,又寡不敵衆的情況下,只能步步爲營,以待美國動員全面戰爭。

《防務新聞》21日報導,如今一位美國陸軍將領警告: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軍力,美國需要重新學習如何在太平洋「邊戰邊退」。

史密斯(Patrick Smith)少校最近在爲陸軍專業刊物《軍事評論》撰寫的文章中寫道,在中方火力、兵力分散及作戰幅員不斷擴大上,美軍對解放軍的優勢正逐漸減少,而聯合部隊必須考慮採取後退手段,以營造時間、空間及兵力上的優勢。

他指出:「美國在陸上和海上的小型軍事據點,環繞着中國這龐然大物。」這些據點位於脆弱的外圍防線,容易被中方大批遠程武器逐一擊破,或因封鎖而陷入困境。在中方武器的射程內,補給難如登天,人員和彈藥儲備稀缺,同時「區域夥伴可能迅速改變對美軍的支持態度,使某些地點的駐軍難以爲繼。」史密斯還擔心,美國缺乏足夠的海運能力,認爲「因應危機訓練明顯不足,加上維修力不夠,都削弱了美國兩棲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