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新教宗「秘密會議」是什麼?6大QA一覽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1日辭世,羅馬天主教會將啓動遴選新教宗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conclave)程序。畫面爲2005年西斯汀教堂準備好桌椅,以進行遴選新教宗的秘密會議。(資料照/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1日辭世,羅馬天主教會隨即進入「教宗缺位」(Sede Vacante)時期,除了安排方濟各的葬禮,天主教會也啓動遴選新教宗程序,這項程序很大程度圍繞在「教宗選舉秘密會議」(conclave)上,以下解釋天主教會如何選出新教宗。

綜合美聯社、BBC報導,教宗辭世後,將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camerlengo)確認死亡時間、封印教宗住所,並且在選出新教宗前負責教廷的行政及財務事務。目前總司庫一職爲愛爾蘭出生的美國籍樞機主教法瑞爾(Kevin Joseph Farrell)。

教宗辭世後,梵蒂岡各部門主管會全數辭職,直到新教宗重新任命或留任,期間,梵蒂岡大部分的中央政府機構會停止運作。

畫面爲2005年4月18日,樞機主教團走進西斯汀教堂,準備進行秘密會議。(資料照/美聯社)

教宗辭世後,必須在4至6天內下葬,葬禮結束後還有爲期9天、名爲「novendiali」的正式哀悼期,哀悼期間,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會相繼抵達梵蒂岡,爲了讓樞機主教有時間來到羅馬,遴選新教宗的秘密會議必須在教宗辭世後的15至20天內才能舉行,但若樞機主教們同意,秘密會議也能提前舉行。

新教宗由樞機主教團(College of Cardinals)投票選出,樞機主教團由教會最高階神職人員組成,全爲男性,並且都由教宗任命。目前天主教會共有252名樞機主教,但只有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有權投票,相當於135人,80歲以上樞機主教雖無投票權,但能獲選爲教宗,也能參與秘密會議前的一般會議,討論教會問題及辯論。

美聯社指出,2013年,教宗方濟各就是在這些一般會議上發表即興演說,呼籲教會在「生存邊緣」(existential peripheries)地帶尋找受苦難人士,進而幫助他當選。

理論上,任何受洗過的羅馬天主教徒都能成爲教宗,但實際上,樞機主教們更傾向從樞機主教同僚中推選新領袖。

歷史顯示,樞機主教更可能推選歐洲人當教宗,尤其是義大利人,過去266位教宗中,217人來自義大利。

畫面爲2013年3月12日,樞機主教團在進行秘密會議前,宣誓將保守秘密。(資料照/美聯社)

◎投票期間斷絕外界聯繫

遴選新教宗的「秘密會議」將在天花板由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繪製知名天頂畫的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舉行,選舉期間將嚴格保密,有權參加秘密會議的樞機主教將與外界全面斷絕聯繫,禁止使用手機、網路及報紙,選舉期間內,樞機主教們可彼此討論、遊說,選出新教宗。

畫面爲2005年4月18日,教宗禮儀長馬利尼(Piero Marini)關上西斯汀教堂大門,準備進行秘密會議。(資料照/美聯社)

◎投票無期限 曾有樞機主教在選舉期間過世

候選人必須獲得2/3票數才能當選,因此通常需要好幾輪投票纔有結果。過去幾世紀以來,樞機主教團曾經歷數週至數月才選出新領袖,甚至有樞機主教在選舉期間過世。2013年,秘密會議約進行24小時,便選出新任教宗方濟各。

第一輪投票在第一天下午舉行,此後,每一天上、下午各舉行2輪投票,直到結果產生。

◎宣誓後投下選票

投票使用的選票是長方形紙張,頂端印有拉丁文「Eligo in Summum Pontificem」(我選舉爲最高教宗),上頭留有一片空白處可寫下被提名人姓名。每位樞機主教在填寫完畢後將選票對摺,接着走到禮拜堂前方宣告:「我以耶穌基督爲證,他將審判我,我的選票投給,在主之前我認爲應該當選之人。」宣誓完畢後,樞機主教將選票放上托盤,再將選票倒進投票箱。

所有樞機主教都投完票後,3位被指定擔任「計票官」的樞機主教將負責檢查選票格式是否正確,接着一一念出選票上的名字並計票,最後宣佈結果。

畫面爲2013年3月13日,西斯汀教堂煙囪飄出白煙,代表樞機主教團已選出新教宗。(資料照/美聯社)

◎選票用針線串起後焚燒 黑煙無結果 白煙:新教宗誕生

若無人達到當選門檻,所有選票將以針線串起,打結後放置於托盤上,並準備下一輪投票。

計票完、已用針線串起的選票將放進圓柱形爐子焚燒,若西斯汀教堂的煙囪冒出黑煙,代表還沒選出新教宗,若冒出白煙,顯示天主教會已誕生新教宗。

煙囪冒出白煙後,通常新任教宗會在一小時內出現在俯瞰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的陽臺上,參加秘密會議的高階樞機主教會高呼拉丁文「Habemus Papam!」,代表「我們有一位教宗」,接着用新教宗選擇的名號向全世界介紹新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