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A股還是港股、科技還是非科技 高盛研報迴應投資中國兩大熱點問題

財聯社3月26日訊(編輯 劉蕊)今年年初至今,中國股票的表現亮眼,吸引了衆多海外投資者的目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港股走勢要遠好於A股,同時中國股票這一波上漲趨勢明顯由科技股帶動。

接下來,投資者是要繼續投資港股還是要轉移至A股市場?要繼續投資科技板塊還是轉移至消費、地產等非科技板塊?本週三,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在其報告中做出了分析。

選A股還是港股?

劉勁津表示,近日在與衆多投資者的討論中,他們發現,投資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要接着投資港股,還是轉向A股?”

過去3個月,香港股市的表現顯然好於A股:年初至今,香港恆生指數的漲幅比上證指數高出近16個百分點,這一相對回報差距已經接近過去10年的頂峰。因此,投資者猶豫是否要將資金從港股轉向A股,也是可以理解的。

3周前,高盛就曾指出,根據經驗證據,港股市場相對於內地市場的極端表現,將導致隨後幾個月出現均值迴歸(或回報差距縮小)。高盛的A-H輪換模型包含了6個宏觀、市場和技術因素,這些因素在歷史上很好地解釋了兩個市場之間的戰術相對回報,該模型也表明,中國A股在未來3個月可能會適度優於港股。

高盛表示,關注絕對回報的投資者已經普遍接受從港股向A股的策略轉變。考慮到AI熱潮驅動的反彈已經推動港股估值更加正常化,而AH溢價目前已降至自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都意味着A股估值更具吸引力。

然而,大多數資產配置者和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仍然偏愛港股,因爲港股市場中有衆多流動性強的超大規模公司和軟件/AI應用公司。

因此,從投資組合構建的角度來看,高盛建議繼續圍繞中後期AI受益者這條主線尋找港股標的並建立核心持股,以表達其對中國人工智能的基本面樂觀;同時,高盛也推薦在A股市場中尋找精選消費和週期性行業的阿爾法機會。

選科技股還是非科技股?

與“港股還是A股”的問題類似,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要繼續投資科技股還是轉向非科技公司”?

今年年初至今,中國股票的上漲顯然是由科技股帶動。事實上,雖然MSCI中國指數年初至今上漲了18%,但如果將中國十大互聯網和AI科技公司排除在基準之外,該指數的漲幅將縮減至僅有7%。

高盛指出,在中國股票的歷史背景中,這樣高集中度的上漲並不罕見,2015年和2018年,“十巨頭”在指數中的權重高達40%。在美國市場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僅僅兩個月前,美股“七姐妹”在標普500指數中所佔的權重就高達33%。

高盛認爲:

在高盛看來,市場重心從科技股大規模轉向非科技股的必要條件將包括:廣泛的經濟復甦、全國房地產市場企穩,以及通貨再膨脹路徑正在形成的明確跡象。

根據高盛的預測,所有這些條件更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實現。

因此,在此之前,高盛將繼續傾向於關注消費經濟和週期性領域的阿爾法機會,而不是一般部門的貝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