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退坡引發價格回落 光伏玻璃或正醞釀新一輪聯合減產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劉夢然)經歷搶裝潮短期提振後,光伏玻璃再次進入價格下行區間,頭部企業或將發起新一輪聯合減產以穩定市場價格。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人士獲悉,由於目前需求低迷及持續虧損情況下,部分光伏玻璃企業採取減產或者冷修工作,整體產能呈現下降趨勢。

多家光伏玻璃生產企業人士今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尚不能確定具體減產比例安排。福萊特(601865.SH)證券部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每家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同,去年下半年起已經開始對一些老舊窯爐進行檢修,會持續調整公司在生產端的情況。

據市場消息稱,多數玻璃企業計劃7月開始減產改善供應端,減產規模預計將達到30%。不過,也有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當前產能持續出清趨勢不變,但量值難以達到30%水平,預計在15%~20%之間。

價格回落後或將發起新一輪減產保價

今年以來,光伏玻璃價格經過一輪顯著的波動。旗濱集團(601636.SH)工作人員稱,在產光伏玻璃窯爐都在正常運行。今年3到5月玻璃的價格都處於不錯的水平,6月份以後因爲搶裝結束後需求減少,供給端也沒有太明顯的檢修和減產,導致價格下滑比較多。

據隆衆資訊提供的價格訊息顯示,今年年初,光伏玻璃價格爲12元/平方米,3月因搶裝潮漲至14-14.5元/平方米,6月快速下跌至10.5元/平方米,該價格已低於多數企業生產成本。其中,一線企業僅覆蓋現金成本,加上三費、人工及折舊後出現虧損,二三線企業虧損幅度更大。部分企業因虧損嚴重,在6月前已開啓減產或停產。

有企業人士稱,光伏玻璃此輪價格波動,主要因搶裝潮後下遊組件廠減產後需求驟降導致,目前庫存整體處於較高水平。光伏玻璃正常庫存週期通常爲兩週左右,但目前行業庫存天數達31~32天,處於明顯高位水平。

根據SMM消息,預計7月國內光伏玻璃產量雖然生產天數增加,但減產規模的擴大使玻璃產量將出現今年春節之後的首次下降,預估7月玻璃供應量將減少至45GW左右。

該分析同時強調,供應端其實6月已經開始進行減產操作,統計6月國內共有3850噸/天產能開始放水或燜爐,此外新增3020噸/天產能堵口,近日國內再度新增一座650噸/天窯爐減產,供應量下降速度較快。

不過,對於具體減產比例,多家企業未作正式迴應,因此實際減產情況還需觀望。隆衆資訊分析師高玲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光伏玻璃的行業總產能是13萬噸左右,但市場對30%減產比例的執行存在不確定性。根據比例測算,當前行業實際在產產能在9.3萬噸左右,若繼續按這個比例,行業日熔量將降至6萬-7萬噸,而需求測算爲8萬-8.5萬噸,存在一定缺口。

光伏玻璃困境何時好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有消息稱頭部光伏玻璃企業也曾發起過一輪較明顯的聯合減產行動。據當時消息,十大光伏玻璃生產廠商召開緊急會議,並達成一致協議,決定實施封爐減產計劃,減產幅度同樣爲30%。

高玲表示,從上一輪(去年7月到12月)的減產情況看,實際減產大約是3萬噸,降幅是26%,執行完成度也較好,實現了落後產能出清加速,供需差改善及價格提振效果顯著。

不過,由於光伏玻璃存在較明顯的規模成本效益,雖然通過減產後能實現一定的價格回暖,但在減產過程中,也會導致生產成本有一定增加,因此不能將產品價格與利潤直接掛鉤,利潤轉正的預期不明。

信義光能(00968.HK)和福萊特兩家合計市佔比超過50%。業績方面,2024年,信義光能淨利潤爲10.1億元,同比下降73.8%;福萊特淨利潤10.07億元,同比下降63.52%。福萊特在當年財報中表示,近幾年由於光伏行業各環節非理性擴張,產能激增,疊加需求增速放緩,使供應遠超市場消化能力,導致市場供需失衡,價格不斷下挫,從而使得行業內企業利潤被嚴重壓縮,多數企業面臨虧損,行業發展遭遇嚴峻挑戰。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重要輔材,也是產能供需錯配更明顯的環節。福萊特進一步表示,去年在出臺的供給側改革舉措中,涵蓋了“去產能”“限價格”“產量配額”等,行業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自救,開始推動冗餘產能出清及限制新增產能釋放,逐步改善供給格局,持續緩解前期大幅擴產對產能過剩的壓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目前產能去化符合預期,但是供需關係並未實現徹底扭轉,且由於終端裝機預期降低,需求支撐不足等因素,業內預計光伏玻璃價格仍然以低位震盪運行爲主。

從目前的產能規模看,預計2025-2026年行業競爭仍將激烈,2027年將迎來檢修潮。據高玲介紹,現有的光伏玻璃產能主要以2021-2022年投產產能最多,按6~8年檢修週期推算,2027年行業進入集中窯爐拆除維修階段,將導致半年左右的產能空白,對行業供給量影響較大,具備實力的企業有望在競爭中篩選出來,盈利水平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