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詐團狂詐20人 警秒凍結700萬還被害人血汗錢

詐防中心主任張文源(左至右)、藝人王彩樺、刑事局局長周幼偉、副局長陳世煌、詐防中心科長徐子哲。(刑事局提供)

刑事局偵查第二大隊今年9月至12月間,在臺北市等地破獲一個大型假投資詐騙集團,詐團利用虛擬貨幣洗錢,至少有20位民衆受害。警方逮捕以52歲林姓男主嫌爲首的犯罪集團,成員包含39歲吳男、22歲林女、39歲李姓男、23歲楊女及48歲鍾男等共6人。刑事局表示,與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緊密合作,才能在第一時間阻斷金流,併成功扣押近700萬元的犯罪所得,現已交由檢方偵辦,着手將贓款發還給被害人。

該詐騙集團分工細膩,由林姓主嫌等人透過社羣媒體或通訊軟體,向洪姓民衆等20位被害人噓寒問暖、培養感情,再以「穩賺不賠」、「高額獲利」等話術,誘騙他們投入資金到集團指定的平臺或人頭帳戶。當被害人匯款後,集團成員便馬不停蹄地將款項,透過虛擬貨幣交易所轉換成泰達幣(USDT),藉此製造金流斷點,躲避警方的追查,其洗錢手法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刑事局早已與國內各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建立合作機制與通報平臺,當交易所發現有客戶的資金流動出現異常時,立即啓動調查。此次交易所發現數筆可疑款項後,即刻通報警方並先行凍結,刑事局接獲通報後,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持法院核發的搜索票與刑事裁定書,將交易所內價值約新臺幣697萬元的虛擬貨幣及現金全數扣押。

根據刑事局「165打詐儀表板」的最新統計,假投資詐騙的財損金額高居所有詐騙手法的首位,佔比高達36.29%。詐騙集團的手法更是與時俱進,近期花蓮發生重大風災,竟有不肖份子假借慈善救助名義,要求民衆提供銀行卡號進行「實名認證」以騙取人頭帳戶,或是謊稱公益販售運彩報告,實則詐取災難財,濫用國人的善良。

爲此,刑事局日前特別邀請長年關注反詐議題的藝人王彩樺,共同呼籲全民識詐。王彩樺以親切的口吻提醒民衆,「不貪小便宜、不輕信來訊、多查證來源」,並鼓勵大家成爲反詐的「守門人」,主動關心家中長輩,分享防詐新知。隨着政府普發1萬元的措施即將上路,刑事局也再次提醒,政府絕不會透過簡訊或郵件通知領取,民衆應堅守「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共同守住社會信任的最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