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獲獎金
日前,湖北省武漢市開出華中地區首筆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獎勵金,這是華中區域首次成功實施虛擬電廠精準響應負荷調控。
7月以來,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武漢市電力負荷快速攀升,7月7日12時23分,武漢電網負荷峰值達到1774.15萬千瓦,突破歷史紀錄。此前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預測,該市在7月8日的電網負荷會進一步攀升,局部地區會出現用電需求陡增的情況。
“電力負荷陡增會明顯影響區域可靠供電,對居民家庭迫切的降溫需求和各類高精度工業製造企業的穩定生產帶來隱患。”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營銷運營中心副主任柳婷婷告訴記者,爲了確保區域安全穩定用電,7月7日22時,由武漢市發展改革委授權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成立的武漢市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發起精準響應邀約,在漢口、洪山等區域通過市場化手段開展精準的負荷調控。
7月8日12時,武漢光谷綜合能源服務、南京德睿特來電、三峽電能3家虛擬電廠運營商積極參與,在受邀響應的12時至13時一個小時裡,共調節近40家代理企業約15000千瓦的用電負荷,以3元/千瓦時的標準共計獲得約45000元的響應獎勵資金。
據瞭解,武漢市政府剛剛出臺《武漢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實施細則》,按照“政府主導、電網主建、多元參與”的原則,以政府補貼、市場化運行的方式邀請虛擬電廠運營商自願參與精準響應。目前,武漢市精準響應每年預計兌付1000萬元響應資金,7月8日響應產生的補貼是華中區域首筆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獎勵金。
業內人士認爲,虛擬電廠搭建起了電力負荷資源聚合商與政府之間的平臺和紐帶。在《武漢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實施細則》的指導下,受邀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電力負荷需求、不同能源利用方式產生的效益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進而制定參與武漢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的模式,以小資金撬動大市場,全面完成從政府行爲向市場行爲的轉身,爲整座城市的電網穩定運行提供重要的可靠支撐。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能源保供與低碳轉型的重任,公司以創新實踐引領能源轉型。在城市,通過政企協同打造虛擬電廠智能調控體系;在鄉村,打造武漢首個“農村能源革命示範村”,推動光伏增收與循環經濟融合發展,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電網調度與服務全流程。(經濟日報記者 董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