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街秀出國潮新活力
“北京禮物”主題店內的文旅商品 千絲繡品牌店內,工作人員爲外籍顧客量身定製 外國客戶挑選絲綢領帶 博人定製創始人周國平 博人定製主理人周苗苗 “北京禮物”主題店售賣的京劇主題文創商品
“登長城、遊故宮、吃烤鴨、逛秀水”,北京的秀水街曾經是外國遊客心中的旅遊“四件套”之一。如今,這家已經有47年曆史的商業體又有了新的身份——“時尚設計孵化器+文旅消費綜合體”。2025年3月,秀水街與中國國際時裝週簽約,打造CBD商圈首個國際時尚秀場,成爲本土設計師走向世界的舞臺。2024年,秀水接待入境遊客量同比增長245%,銷售額達16億元,外籍消費者佔比70%。從2005年“撤市入樓”開啓品牌化轉型,20年間歷經12次改造,如今的秀水街正在以新的方式服務於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講述·
新老兩代人的轉型之路
“Howdoyoufeelaboutthispart?Wecanmakesomeadjustments.”(你感覺這裡怎麼樣?我們可以再調整一下。)一位年過五旬的師傅抽出脖間掛着的皮尺,一邊量着外籍顧客剛剛上身試穿的西裝,一邊在衣服上掐着褶,示意站在鏡子前的顧客對比一下前後效果。
師傅一對一的服務,毫無障礙的語言溝通,支持多幣種、多種外國信用卡的結算,再加上無可挑剔的工藝、實惠的價格以及意想不到的完成速度,使得秀水街的這家服裝定製店成了很多外國遊客口口相傳的寶藏店鋪。
與秀水街結緣30多年
“我們家在國外可是很有名氣的,很多外國客人聽來過的親友介紹,特意到我家來做衣服。”身着改良的中式對襟長褂,頭髮已經花白的博人定製創始人周國平對北青報記者說。這位老人和很多與之年齡相仿的師傅們一樣,都曾經有個統一的職業稱呼——裁縫。
這個稱呼締造了周國平的商業版圖——頂峰時在北京擁有20多家實體店鋪,入駐的也是諸如西單、翠微等核心商圈或商場。他能把生意發揚光大,秀水街功不可沒。
老秀水街市場自發成立於1978年,一開始只是零零落落的幾家商鋪。隨着商戶的增加,1985年,秀水集貿市場正式開業。憑着物美價廉和熱情服務,秀水市場在海外聲名鵲起,被稱爲北京的“小香港”“小巴黎”,已是海外遊客爭相前往觀摩購物的“民間貿易中心”。
與秀水街結下的緣分,對周國平來說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也見證了自家生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路輝煌。
2003年,在朝陽區政府、建外街道的支持下,秀水市場拆遷改造,在原址建起秀水街大廈。兩年後的3月19日,新秀水街正式開業,開啓撤市入樓新時代。
“秀水‘上樓’招商,我們是第一批趕到、第一個報名進來的。一看到我過來以後,很多同行也覺得這邊肯定有發展,紛紛來報名。”周國平以自己在行業中的影響力,讓服裝定製業在秀水紮下了根。
讓老外愛上私人定製
隨着商戶越來越多,周國平的生意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受到影響。怎麼吸引顧客進店?又如何讓來短期旅遊的老外們愛上私人定製呢?
“遊客不可能放棄遊玩景點,在這裡等衣服做完。於是,我們想到了極速定製服務。”周國平回憶稱,這個被秀水街打造成金字招牌的服務舉措,最早就是周國平提出來並摸索出來的:顧客在店裡選好款式、面料,量好各種定製的尺寸後,就可以去遊玩了,其餘則由不同分工的師傅“接力”完成。做好後的服裝,客人可以約時間來取,也可以爲其送到賓館。
“我們最早提出的承諾是24小時成衣,其中包含試衣後修改、微調的時間。爲了能滿足這個時效,我們大約有10個不同崗位的師傅,以流水線方式完成衣服制作。店裡還配有專車往返於門店、工廠和顧客下榻的賓館,保證效率。”
這一服務解決了遊客來京時間不足的問題,還收穫了很多回頭客。“很多外國遊客是拿着我們店衣服的照片找來的。介紹他們來的都是曾經光顧過的顧客。”店裡還曾完成一單200人“總裁團”的私人定製服裝。
兩代人接力不斷創新
如今,博人定製的生意已經從父親轉到了女兒手中。博人定製的主理人、85後周苗苗說,“父母是我最敬佩的人,他們是從江蘇來到北京的創一代。”對父母的崇拜促使她也將服裝定製當成了事業,不僅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還要有新的發展。
周苗苗大學時選擇學習服裝設計專業,還到巴黎去繼續深造。“在巴黎時,評審老師不明白我的設計理念——中國禪意,他們聽不懂。這就是差異。”
怎麼讓老外喜歡上中國的含蓄美?如何能從爲客戶量身定製的衣服裡表現出禪意來?於是,周苗苗在定製服裝中加入設計環節,客戶在店裡提需求,設計稿立等可出。爲了節省後續製作時間,公司還自主研發3D裁剪系統,將傳統手工技藝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智能製造板塊配備全自動柔性生產線,以保證24小時快速響應定製。
在經營上,做短視頻、開直播,圍繞着創一代老爸這位“年近70的老裁縫”,將自家品牌的故事徐徐展開,打響知名度。同時,在實體店中增加改衣服務,提升老客戶的黏性和復購率。此外,除了“博人”這一定製服裝品牌外,他們還孵化了成衣品牌“千絲繡”。
“現在市場變了,環境變了,我們就要變。以後我們可能會更加小而精,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會堅定地選擇秀水街。”不僅有特殊時期的租金減免,平時的需求也被及時解決。藉助秀水街的平臺,周苗苗的“致敬1982”系列登陸今年的中國國際時裝週。服裝表達出了她的觀點:“外國大牌是他們的歷史和文化,中式纔是我們的故事。”
·蝶變·
本土設計走向世界舞臺
周國平父女兩代人的故事,是秀水街很多商戶的縮影,博人定製的轉型之路也折射出了秀水街之變。現在的秀水街早已不是數年前的那個“民間貿易中心”,典雅的裝潢、精品店式的運營以及每個門店櫥窗中設計新穎、製作精良的樣品,無不讓人驚歎。
“如今的秀水街,經營的內容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國貨之光。”秀水街總裁董青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秀水街將以中國智造和中國設計爲抓手,兩端持續推進。”
將自有品牌推向國際
爲何秀水街會有如此之變?時間還要回溯到2020年。當時隨着外國遊客來京數量的急速下降,秀水街面臨着巨大壓力,爲自己和商戶找一條“出路”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當時,我們前往長三角等地的20餘個產業帶考察調研,發現不論是設計、技術,還是產業規模,我們的服裝行業都是非常有想法且尖端的。但是常年給國外品牌代工,雖然技術頂尖,但沒能讓中國企業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我們就想爲什麼不用秀水的平臺,把這些品牌推到國際上去,與國際大牌同臺競技?當時就定下來秀水轉型的方向——以中國設計、中國智造、中國定製中心、國際高定聯盟爲發展目標。”董青表示。
民營企業轉得快的優勢也在此時發揮了作用。當年,秀水街就確定了打造“國貨之光”的新定位,歷時三年完成大廈外立面以及硬件設施更新,打造“中國設計、中國智造”窗口。更是在2023年獲評“中國首批城市更新示範項目”,成爲長安街上國貨之光全球展示窗口。
秀水街聯合北京服裝學院打造中國設計的“蒙馬特高地”——“國際高定聯盟”,打通時尚設計產業的產學研環節,導入中國設計師和優勢產業資源,孵化本土精英設計師和“國貨之光”,以國潮品牌發佈會、走秀、論壇、沙龍等形式,持續向世界展現中國設計、中國文化特色,打造北京乃至中國的時尚原動力中心。
秀水街還篩選高品質但知名度較低的設計師品牌,給予免租的支持舉措,並採取聯營模式,不斷保持產品時尚和創新的經營理念。
在商業空間佈局上,秀水街向優秀本土品牌設計師、中國智造國潮品牌精品傾斜,優先將一層入口、每層扶梯口、通道口等“黃金位置”賦予優質國潮品牌。
在經營模式和融合發展方面,秀水街鼓勵設計師品牌打造美學體驗空間,同時提供公共藝術空間,引導店鋪在滿足銷售基礎功能性的基礎上,以沙龍、非遺技藝體驗等形式提升空間吸引力,促進時尚文化IP與商業的融合。
此外,秀水街還爲非遺傳承人提供更多的發展舞臺,不僅爲他們提供門店位置,還搭建合作平臺,讓非遺手藝在產業化、商品化上更進一步。配備諸如常用英語200句、協助註冊品牌、申請獎項等全方位服務,讓這些手藝人能更順暢地與國際接軌。
如今,秀水街已經吸引了北京時尚控股旗下的“雷蒙1940&宮溢”高定品牌,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品牌“熙上”“燕慕旗袍”,新疆和田非遺生活館,成都西部高定中心設計師品牌集合,深圳“龍騰漢唐”高定品牌等30多個定製品牌入駐,未來將不斷引入非遺技藝傳承品牌入駐。
秀水街轉型背後的合力
只用了4年多時間,秀水街從“外賓購物打卡地”升級爲“時尚設計孵化器+文旅消費綜合體”,這不僅是民營經濟本身活力的體現,也是政策扶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生動案例。
如今秀水街探索的文商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正是依託朝陽區持續提升的營商環境和國際化特色,打造“首都一站式文旅購物中心”。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民營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知曉。多年來,朝陽區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壯大。
朝陽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節點,具備高效匹配生產要素的潛質,能夠幫助企業融入全產業鏈條。爲了給民營企業提供更多新機遇,朝陽區積極搭建同類型民營企業溝通交流平臺,讓民營企業更好地抓機遇、謀合作、覓良機。
“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國際化舞臺展示機會,也讓中國設計孵化中心有了向外輸出的窗口。”董青表示。
2024年,秀水街成爲“北京禮物”授權商。不僅如此,在朝陽區商務局的大力協助下,秀水街成功落地北京時裝週項目。2024年9月,北京時裝週開幕大秀落地秀水街。2025年3月,中國國際時裝週首次攜手北京時裝週落地秀水街,打造CBD時尚秀場。半年裡實現23場國潮品牌的國際時尚發佈,吸引60國使館及40多家中外媒體現場觀看,線上觀看破3億人次。
2025年“五一”,秀水街接待入境遊客人次同比提升53%,銷售額同比增67%,歐美遊客佔比顯著提升。秀水街正在以文化爲內核、設計爲引擎、國際化視野爲驅動,爲傳統商業轉型提供“北京樣本”。文/本報記者張鑫
攝影/本報記者李娜統籌/餘美英
·現場評論·
以中國審美送出“北京禮物”
於永傑
因爲毗鄰使館區,秀水街是北京外國遊客最多的購物中心。自2005年至今,秀水街共接待各國元首220位,被譽爲“民間交流中心”。秀水街也是北京市商貿經濟升級發展的“樣本”,是中國對外開放和交往的一扇窗戶。
走進如今的秀水街大廈,如同走進一座中國非遺文化博物館,這裡既有北京傳統工藝品景泰藍、內畫壺,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雲錦緙絲、玉石螺鈿,更有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高定服裝、手袋飾品等。外國遊客到中國來,最想帶走的是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禮品,秀水街的經營理念,則圍繞滿足客戶這一需求出發。
2020年,趁着大廈硬件更新之際,秀水街經營團隊去往全國考察,力圖篩選出與顧客需求最匹配的商家。對於很多外國遊客來說,敦煌是他們聽聞已久,但要前往卻很費時間的文化座標,秀水街將敦煌研究院唯一授權設計師品牌“敦煌故事”引入,九色鹿、寶相花這些精美的造型與絲綢結合後,成爲女士們的心頭好。此外,“北京禮物”龍騰騰手辦以及熊貓文創等充滿“中國元素”的商品也讓遊客愛不釋手。
秀水街的發展與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緊密同步。今年“五一”假期,秀水街上歐美團組遊客上升比重較大,主要得益於中國不斷升級免籤政策、擴大開放水平的系列舉措。在北京市的總體規劃之下,秀水街也已從當年售賣服裝和紀念品的集市,成爲國風時尚的發佈中心。
作爲首都的一扇窗口,秀水街按照首善標準刷新“北京服務”,力求在三小時內讓顧客買到心儀的商品,並推出極速定製、國際郵寄、送到酒店等服務。外國遊客在秀水街購物,可以實現多種外語溝通無障礙、外幣結算無障礙。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女士每來北京必到秀水街定製區,更有商戶曾應邀赴塞拉利昂總統府爲總統及家人量身定製服裝。
文化影響力日益成爲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而文化搭乘商業的力量更能快速向世界傳播。秀水街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中國文化產品精準呈現給外國遊客,使其傳播力獲得放大效應。因此,秀水街商業水平的提升就尤爲重要——它售賣的不僅是中國商品,更是在推廣中國式美學。透過秀水街的發展史,我們看到了中國開放發展的縮影,看到了北京城市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之美”從這裡成爲讓世界驚喜的“北京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