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如何成爲年輕人的情緒解藥

如今,購買鮮花已成爲賦予日常生活儀式感、平復情緒的方式,用鮮花、綠植裝點家居、辦公環境,成爲鬆弛、時尚的符號。

曾經,鮮花零售深深依賴於特定的場景。它們或是巧妙地佔據醫院、寫字樓的黃金位置,或是捕捉着情人節、母親節等節日消費熱點,出沒在晚高峰的地鐵口。

那時候,鮮花是一種社交工具,買花更多是爲了“悅他人”;如今,對於追求生活儀式感的年輕人而言,隨手買花是爲了“悅自己”,現在的它們更多地被視爲一種自我鼓勵和放鬆的方式。

在忙碌的生活間隙,選擇一束鮮花,不僅能夠爲空間增添一抹亮色,還能在忙碌之餘帶來一份心靈的慰藉。不爲出席任何特殊場合,也不爲紀念任何事件,就像購買日用品一樣,將它擺放在工位、家裡的花瓶裡,靜待它們的盛開與凋零。

受悅己型消費影響,鮮花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中國花卉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中國鮮花市場整體規模達到約2200億元。

一枝九塊九,打破價格壁壘

如今,超市已成爲線下零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北京世貿天階的盒馬鮮生店內,“盒馬花園”已是一片斑斕的花海,絕絕紫、幸運星、翠果……這些由愛好者與盒馬共同命名的稀有色繡球盡情地綻放着。

一枝常規系列的繡球9.9元,直徑超過25釐米的大海藍15.9元/枝,一束產自雲南的迷你繡球19.9元,沒有昂貴包裝和設計服務,消費者“買花如買菜”。這也讓曾經市場價常在30-50元/枝,多出現在婚慶、節慶等特殊場合的繡球,在這裡成了“平價網紅花”。

消費者欣悅告訴《鳳凰WEEKLY財經》,不同於往年,今年盒馬的繡球花徑更大、造型更獨特,價格還較去年便宜了一點。

長達7-10天的花期及親民價格,使其成功“破圈”。盒馬數據顯示,自2021年繡球被引進,已經連續四年成爲其購率最高的花卉,一個夏天就能賣出超過200萬枝。

除價格外,在衆多鮮花品類中,繡球這一品類能成功“擊中”消費者,也得益於其獨特的文化基因。繡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根基頗深,自古以來便是姻緣喜事的象徵,其飽滿形態天然代表着團圓美滿,更傳承着忠貞不渝之意,這一文化認同延續至今。

同時,其花形完全具備“單打獨鬥”的實力——無需搭配其他花材,單枝成景。

盒馬也通過分析數據和反饋發現,用戶在選購繡球時最關注的三個因素是:偏愛純淨的顏色、偏愛創意造型以及大花徑。

經過四年的不斷篩選,淘汰表現不佳品種,今年,盒馬即將新增品種包括被稱爲“花界皇后”的“太陽神殿”系列;全球最佳花卉之一的荷蘭“花邊”系列;以及《千與千尋》電影同款日系純淨品種“天空藍”和直徑可達35cm的超大“大海藍”等。

以需定產,數字化重構供應鏈

能以更受歡迎的形態、親民的價格進入超市,背後是整個鮮花供應鏈被數字化重構。

任富坤紮根雲南鮮花產業近30年,經營着一家專注於培育高品質繡球花的企業。2019年以前,他種的繡球幾乎都流向婚慶公司。那時的繡球既是“小衆款”,也是“貴价貨”,只有婚禮扎花牆、新娘捧花時,纔會爲這份儀式感買單。

同期,盒馬進入鮮花零售,上線盒馬花園,負責人履言告訴《鳳凰WEEKLY財經》,我們核心客羣與鮮花消費者畫像的高度重合——這羣追求品質生活、青睞新鮮體驗的都市人羣,與鮮花產品求新、求好、求不同的特質天然契合。這種消費理念的匹配,讓鮮花業務成爲盒馬生態的延伸。

彼時,當採購團隊來到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繡球的批發價每枝10到20元,直徑多爲25釐米以下,甚至很難採購到一枝大花徑的繡球。

同年,盒馬與任富坤等供應商達成合作,重構供應鏈,建立起從鮮花基地到消費者的無縫銜接,通過冷鏈運輸保障、數字化反饋推動繡球花的魅力直線上升。

履言介紹,“盒馬最看重的是優質源頭產區,所以在2021年下決心做繡球這個品類的時候,瞄準了任富坤的基地。繡球最重要的就是研發能力和種源能力,他打動我的不只是產能大,更重要的是十幾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種繡球。”

繡球花價格受季節和市場波動影響大。盒馬的訂單農業模式提前鎖定價格,保障基地銷量,同時通過與任富坤這類擁有優質基地的商戶深度合作,穩定了整個繡球市場的價格。

與盒馬建立穩定合作後,任富坤的繡球花銷量逐年上升,因而決定在玉溪建立新基地。新基地佔地160畝,總投入近2000萬,擁有反季節出花的能力,可以使繡球花做到全年供給。

“最初,我們也提出,盒馬不能基地種什麼就買什麼,而是要幫助用戶發掘到更多新奇、好看的花卉,我們選擇的合作伙伴必須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研發能力。所以從2021年到現在我們與基地共創,已經有了9個系列,都是迭代過、經過市場驗證的。”履言坦言。

這種讓農戶“以需定產”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種植端的風險和盲目性。履言稱,“我們的訂單農業模式結合大數據分析,既能準確預判繡球花市場需求,避免產能浪費,又能確保供應穩定,有效降低庫存風險。”

針對供應鏈管理,履言表示,“盒馬不僅在冷鏈運輸中實現了溫度、溼度的智能化控制,還在生產加工環節引入了自動化設備,比如保水棉的自動化處理。同時,訂貨流程也通過系統自動測算,大大提高了常規品的精準度。隨着業務規模的穩定,盒馬不斷加大數字化和智能化投入,這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優勢之一,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和優化價格。”

以花養老,精準助農

盒馬村的建立也極大改善了周邊村民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生活狀況。

曾經在玉溪盒馬村一帶,50歲以上農民佔到80%以上,以前靠天吃飯,如今年收入翻倍。

自從盒馬村項目落地後,企業優先招錄本地村民,絕大多數員工年齡在50歲以上,這份工作不僅爲他們提供了有保障的收入來源——平均月收入提升了50%以上,表現優秀者還有節日福利和工齡獎勵等,明顯提升了其經濟狀況。

任富坤介紹,村民還將土地承包給企業,獲得了穩定的租金收入,相比過去自種蔬菜、收入波動大的狀況,如今的收益更加可靠。工作之餘,村民還能利用棚外的空地種植蔬菜,相互交換或帶回家食用,既節約了生活成本,也增進了鄰里關係,提升了生活質量。

對於當地的小型“散戶”花農是否還有生存空間,履言坦言,“小型花卉種植由於空間有限,發展上遇到了一定的瓶頸。不過,不同的業務有各自適合的成長路徑,就像如今盒馬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賣菜,但傳統菜市場和路邊攤仍然能夠通過他們商品的特色和口碑,吸引到周邊社區的忠實用戶。每種渠道都有適配的市場環境和生存方式,最終的成交額也與其所處的市場土壤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