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如舊!桃園舊城區翻新 景福宮老街美貌再現

立面清理修復後可看到原建築特色。(都發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推動舊城區再生,選定大廟景福宮左右兩側22戶店家爲示範區,以「修舊如舊」手法,還原建築物的立面風貌,展現紅磚質樸風格,如今東側爲40至50年代的和洋風格、西側爲60至70年代透天厝,日夜更有不同風貌,許多民衆都停下腳步拍照,直呼:「原來桃園舊城建築這麼美!」

住宅發展處長陳智仁表示,立面整修工程將原本建築上的老舊招牌、帆布拆除,進行立面修復、窗戶更新、整理凌亂的管線,也在適當位置增設冷氣格柵,這次總共整理22戶,重現建築原有的語彙與紋理。

陳智仁解釋,桃園景福宮東側爲民國40年至50年代,以紅磚建成的和洋風格街屋,共計12戶,與具文資身分大廟派出所一排,經過這次復舊整理,望向整排街景,有如回到50年代的質樸桃園。

夜景(從中正路往博愛路)。(都發局提供)

服飾、飾品店立面整修後樣貌。(都發局提供)

景福宮東側店家外觀改善前。(都發局提供)

街景改造前後比較。(都發局提供)

餐飲、禮品店立面整修後。(都發局提供)

而西側的建築多於民國60年到70年間翻修,爲4至5層樓透天厝,可看見當時建築特色,兩者以景福宮的中心,形成左右兩側不同時代建築的對話,晚上建物立面打上柔光,與景福宮互相輝映。

陳智仁也提到,計劃不僅拆除老舊招牌,整理管線,市府也逐一和參與立面改造的店家,討論他們喜歡的招牌樣式,每家店的招牌都來自屋主的想法,施工過程中也非常感謝屋主們及各事業單位的配合,讓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陳智仁說,接下來將啓動第2期立面改造計劃,預計10月上網招標,對大廟西側,廟後博愛路口幾個店家進行立面改造。此外,大廟前的中正路上舊城區公告示範區內的店家,也可以向都市發展局申請特色招牌的補助。

桃園舊城區的人本街區改造,從景福宮前人行道、桃園國小前門到七七藝文町的藝文步行空間、新民立體停車站都更招商簽約,加上景福宮兩側店家立面風華再現,桃市府邀請市民慢慢回到桃園舊市區,期待以此爲起點,持續帶動舊市區的活化與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