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嫌10年後再犯!苗栗隨機砍人案釀3傷 臨牀心理師:藥癮者需長期治療

林男見義勇爲要救女童,遭砍成重傷。圖/民衆提供

10年前在苗栗市某超商隨機砍傷4人的邱姓男子,日前竟又在同一家超商外持尖刀攻擊路人,造成2名學童與1名男子受傷送醫,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與譴責。針對這起再犯案件,心理專業人士呼籲,除了刑責懲處外,應重視藥癮者的精神與心理治療,從根本面預防悲劇重演。

嘉義縣、市與雲林警局等心理諮商委員、臨牀心理師林姿吟指出,這類突發性暴力事件,對現場目擊者與受害者都可能造成深層心理創傷。她表示,若在事發1個月後仍出現過度警覺、情緒麻木、逃避社交或反覆回想創傷畫面等症狀,就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羣」,應儘快前往身心科或心理諮商門診,接受進一步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

林姿吟指出,長期濫用毒品會對大腦造成損傷,導致認知功能受損、情緒控制能力下降,甚至出現判斷力偏差與攻擊行爲。她強調,針對藥癮者的治療應採取跨領域合作模式,結合醫療、心理與社會復健三方面,提供長期且多元的協助,包括家庭支持、社會接納、就業輔導等,幫助個案恢復人際與職業功能,纔能有效降低再犯風險。

目前矯治機構普遍預算有限,能提供的藥癮治療或心理復健課程有限。即使出監後有地方衛生單位的關懷訪視,針對腦部損傷的醫療介入仍缺乏強制機制。若再加上家庭支持系統功能薄弱,確實容易導致藥癮與暴力行爲反覆發生,甚至引發社會傷亡事件。林姿吟呼籲,社會應正視藥癮與精神疾病交織的複雜問題,不應僅以刑罰終結,而應建立從監所到社區的連續治療與輔導網絡,協助個案真正復歸社會、降低潛在風險。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