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線上/策略行動123
在團隊的多數日常工作裡,我們總會遇上一種「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狀況。有時是客戶的成長卡在某個階段,雖然知道需要更進一步,但講不清楚問題到底在哪裡。
也有時是團隊內部想優化流程,每個人都很熱心地拋出想法,最後卻沒有人執行。甚至是主管自己看着一堆代辦事項,覺得每一個都很重要,但又抓不準什麼才該先做。
這些場景看起來都不同,本質上卻是一樣的。當我們無法釐清「問題在哪裡、我們現在在哪裡、接下來要做什麼」,就容易陷入行動的混亂,或策略上的空轉。
策略不是靠靈感,也不是主管或創辦人突然想通的「神來一筆」。策略的本質從來都不是創意,而是資訊的收集,清晰的判斷。
真正能推動改變的策略,通常不是什麼厲害的新想法,而是:這個團隊能不能看清楚現在的位置、聚焦下一步行動並實踐之。
我們在客戶成功團隊裡常用的一個引導方法是,把客戶旅程分階段來看:從導入、到熟悉、到留存、到擴充,甚至是宣傳轉介。
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常見挑戰與成功指標,把這些列出來後,不管是跟內部溝通還是跟客戶討論,大家都比較容易有一個共同的語言。
比方說,你問一位同事:「這位客戶的狀態怎麼樣?」他可能會說:「他們現在使用上卡卡的,但又沒時間教育新員工。」
這樣的回答,若沒有對齊架構,你很難判斷這是屬於熟悉期的障礙、還是導入階段沒做好的延伸問題?
但如果他說:「他們已經導入半年,目前在留存期,但有些人員流動造成熟悉度下降。」那你就立刻知道該怎麼針對問題提供協助。
當主管帶領團隊做策略對齊時,能用一個簡單的三步驟流程:先盤點現況、再發散問題與創意、最後一起排序聚焦。
這不是workshop的形式問題,而是讓每一位成員都能清楚看見:「現在這個任務,是在什麼位置、爲了解決什麼挑戰、它的重要性爲何。」
這樣訓練久了,會出現一個明顯變化:團隊會從「被動等待指令」的狀態,轉爲「主動提出策略行動方案」。因爲當每個人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價值,就會更願意參與決策,也更容易產生主人翁的態度。
這個方法,其實也很適合拿來跟客戶對話。
我們都知道upselingl(擴充銷售)不能硬推,但常常又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如果你問客戶:「有沒有需要我們推薦其他功能?」多半會被婉拒。
但如果你是先陪他們一起盤點「這個階段的挑戰是什麼?有哪些還沒解決的痛點?」那麼對方反而會自己說出:「這裡其實還想再優化,你們有什麼能幫上忙的(功能)嗎?」
你不是在推銷功能,而是幫他們釐清任務與阻力,然後再提出解方。這個順序不同,成交的可能性也會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當你能幫助客戶看清自己的處境與下一步,他就會更信任你在整體策略上的陪伴角色,而不只是把你當作單純的供應商。
這些聽起來像是簡單的討論流程,實際上卻是策略能力的核心。因爲策略從來不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而是你能不能讓團隊、讓客戶都站在同一個座標繫上,看見同一個問題,願意往同一個方向行動。當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不只是「管理者」,而是真正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