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策略/實體通路經營 善用安索夫矩陣

安索夫矩陣是策略分析常用的工具,主要架構用矩陣突來檢視的話,縱軸指的是市場面,可以分爲既有市場與新市場,橫軸指的是產品面,可以分爲既有產品與新產品,如果展現成爲四個象限,可以分爲既有市場對應既有產品的市場滲透策略、既有市場對應新產品的產品發展策略、新市場對應既有產品的市場發展策略以及新市場對應新產品的多角化策略。

這樣的分析方法,好處在於非常結構化思考,若是從協助實體通路經營,將會有很大的助益,這邊就從臺灣常見的便利商店經營方式來解析,提供大家參考:

一、市場滲透

市場滲透對於通路經營而言,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追求單店效益極大化,通常指如何提升來客數或是客單價。因此,行銷活動置入與會員制經營,都是常見的手法,例如:便利商店咖啡買一送一、A商品配B商品優惠多少錢、滿額集點送公仔、會員累積點數換商品等。

通路如果想要強化市場滲透,投資在行銷活動與熟客經營是必要的作法。

二、產品發展

產品發展對於通路經營而言,最主要的目標,是希望顧客不要因爲常造訪而沒有新鮮感,或減少再次登門的機會。

對於便利商店而言,最常切入的商品當屬鮮食,它可以視爲便利商店的戰略性商品,因爲不同的便利商店鮮食商品,是常見塑造差異的地方。

此外,常見的做法還有與品牌廠商聯名,發展新口味或是新產品導入,例如最近網路聲量很大的多力多滋香菜口味的零食就屬於其中一種方式,不過這種做法的挑戰在於,基本上每一家便利商店最後都會導入,往往只是創造一時的網路聲量而已。

三、市場發展

對於市場發展的策略而言,主要重點在於同樣的產品可以發展新市場,便利商店在臺灣的挑戰非常大,目前主要的幾家品牌的店數都已經達到上千家,要大量展店的機會難度很高。

話雖如此,便利商店還是持續改變經營模式,讓市場發展再度創造新的契機,例如:有便利商店發展出行動便利商店深入偏遠鄉鎮,或是發展出智能自動販賣機,深入各個企業,或是將整個便利商店打造成爲純素型便利商店等,這代表市場再怎麼飽和,還是充滿機會。

四、多角化

最後,多角化指的是新市場對應新產品,當實體通路可以做到這點時,就等於打通了實體通路經營的任督二脈,整個發展就完全無極限了。

這樣的做法,在便利商店的經營上,例如:發展複合店(全家X吉野家、7-11X博客來)、發展數位金融(全家的全盈支付、7-11的icash pay)、智能櫃位設置等。

在多角化的部分,只要願意嘗試,依然有任何發展可能,這也是臺灣便利商店之所以可以展店這麼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