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高齡友善示範區 高雄僅1處挨批「不夠友善」
高雄市去年初在四維二路上打造「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還首創座椅式護欄,讓長者步行時坐下歇息,深獲好評,目前全市僅只一處。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去年完成首處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設座椅式護欄,打造友善通行環境,但民代發現,全市有21個行政區超高齡化,卻僅設1處友善示範區,對長者不夠友善。另,臺南市政府爲提升行人安全,昨宣佈將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校訂課程,形塑停讓文化,打造友善交通環境。
高市都發局表示,高市都市設計審查規範已明訂高齡友善設計,包括基地退縮地需設人行道、設施帶設置座椅、道路植穴與步道鋪面需齊平、路口設斜坡道,以降低高齡者絆倒風險。交通局已向國土署提送新的高齡友善示範區計劃,預計年底會有明確的設置地點。工務局指高市分期分區改善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已輔導改善375處。
高雄市推動人本交通,去年在長者常出入的社會局長青中心前試辦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拓寬人行道,採用PC刷毛鋪面並加設無障礙坡道,也新設座椅式護欄和路口警示磚,改善公車站進出動線,去年2月啓用後頗獲好評。
不過議員鄭孟洳表示,高雄超高齡行政區已達21個,卻僅試辦1處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推動進度明顯落後,建議市府以「長者日常生活圈」爲核心進行空間規畫,加強人行空間改善,減緩斜坡角度,成立跨局處小組,將高齡友善設計納入都市計劃審議標準。
鹽埕區陳姓老翁說,市區很多人行道凹凸不平,斜坡過陡,路邊也沒有座椅可休息,他拄柺杖走到半路都無處歇腳;三民區一名老婦則說,很多社區據點、長照中心周邊道路都不平整,長者行走很怕摔。
9月爲「交通月」,臺南市教育局昨則宣佈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劃專案,市長黃偉哲與師生代表共同宣誓遵守「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形塑停讓文化,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打造人車互相禮讓的友善交通環境。
黃偉哲說,維護學童交通安全是施政重點,南市2019年起爭取超過13.2億元,共改善102校通學步道,另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校訂課程。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盼各校整合資源,規畫戶外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課程,親師共同協力,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交通安全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