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地獄未解、道安教育預算失蹤 全民用路安全誰買單?

臺灣交通亂象多次被登上國際媒體版面,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甚至直接點名我國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危險的道路之一」,提醒國際旅客來臺前應「三思」。(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安全攸關全民生命安全,而交通部今年道安預算僅編列3.8億元,較去年大減1.1億元,立即引發社會質疑。在交通事故頻傳、高齡化加劇的此刻,政府卻選擇壓縮經費,甚至教育部編列的交通安全教育經費更消失無蹤,兩大部會責無旁貸,都應該對外說清楚到底在搞什麼鬼。

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已直接點名,臺灣道路交通死亡人數驚人,每年高於911恐怖攻擊造成的總死亡數,甚至是溺水、火災與工安事故的6倍。報導不僅批評臺灣交通規畫失當,駕駛普遍違規,闖紅燈、不打方向燈、斑馬線不禮讓行人屢見不鮮,更嚴重的是,警方執法力道不足,常見漠視態度,使臺灣被形容爲「已開發國家中最危險的道路之一」,並提醒國際旅客來臺前應「三思」。

對此,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吳東凌日前回應,交通部與警政署「一直有密切溝通」,執法狀況應由警政署說明。這樣的說法除了看不出交通部對於解決交安危機的意圖,明顯的是在推卸責任。

今年國內發生多起重大車禍,包含新北三峽老翁駕車衝撞人羣、76歲婦人在成大門口追撞事件等均歷歷在目,甚至導致國人迄今行車用路依舊餘悸猶存,而相關事件不少肇因涉及高齡駕駛,但問題根源並非單一族羣,是普遍國人缺乏公民意識,像是駕駛行爲恣意妄爲,違規頻繁;行人同樣常見不依號誌、隨意穿越車道。即便現已規範車輛須禮讓行人,但多數人在路口仍感受車輛逼近的壓迫感,轉彎車輛不減速、不注意行人的情況更層出不窮。

外界質疑,交通部在道安把關上態度消極,甚至將責任推給警政署,更離譜的是,教育部原本該肩負的交通安全教育,如今卻在預算書中查無名目,交安教育經費消失,納稅錢去向成謎,讓民衆對政府保障生命安全的誠意深感失望。

臺灣交通長期被形容爲「地獄」,負面形象已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版面,想要改善嚴重的道安危機,必須從制度、教育、執法到資源全面投入,並且最基本要從提升公民素養做起,唯有政府拿出決心執行,不要再混水摸魚、推卸責任,改變道安亂象才能出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