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政治掛帥 不顧民生 綠營2026恐陷苦戰

大罷免喧騰大半年,最終桃竹竹苗4縣市罷免案全面潰敗,核三延役公投也都以逾8成同意票的驚人戰果收場。不僅反映多數選民不滿綠營「政治掛帥、不顧民生」,也爲2026縣市長選舉敲響警鐘,綠營在桃竹苗恐人選難產、陷入苦戰。

桃竹苗一向是藍營優勢區,今年初大罷免襲來,11席藍營與泛藍立委全面遭到綠營與罷團鎖定,新竹市長高虹安更被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列爲頭號目標。然而,罷團在連署階段雖頗具聲勢,但受限於藍大於綠的盤勢,僅桃竹「8加1」案進入投票。

尤其是第三勢力近年在新竹崛起,「藍白合」反惡罷模式奏效。726首波罷免投票,高虹安與藍委鄭正鈐皆繳出逾10萬張不同意票,都超越各自當選票數,此股氣勢一路延續至823之役,竹二藍委林思銘成功擊退「綠黃合」,藍白合戰力更加鞏固。

回顧兩波罷免期,從桃園6區「全罷」、竹市「雙罷」與竹二罷免案,綠營與罷團初期氣勢凌厲,連番指控藍白刪凍預算、毀憲亂政,更以「反共護臺」作爲主旋律。

但期間宣傳頻頻出現造謠與羞辱言論,竹市甚至有罷免看板寫「若連署不成,大家財產歸零」,語帶恐嚇的極端、降智操作,早激起選民反感。

一般人認知,選舉4年1次,綠營卻刻意推動大罷免要1年選1次,過程勞民傷財、仇恨對立不斷。726大罷免失敗後,823林思銘罷免案更顯「師出無名」,綠營士氣低迷、罷團內訌頻傳,無力抵擋藍白合作,同意罷免票僅3萬,遠低於近6萬的罷免門檻。

苗栗雖未列入罷免投票區,但823核三延役公投中同意率高達8成6,居本島縣市之冠。顯見綠營主張的「非核家園」口號難在藍營優勢區立足,加上賴政府在經濟、民生的失能施政,更讓無罷免票可投的苗栗選民,選擇以公投票表達「賭爛」心聲。

綠營在桃竹苗經營本就艱困,如今大罷免大失敗、中央執政又不得民心,已使「反綠」結構擴大。若藍白持續合,2026桃竹竹苗縣市長選戰,綠營不僅難以突破,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