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彰化推人本交通 別各自為政

彰化縣府積極推動多項「以人爲本」的交通新措施,包括路口改善、畫設標線型人行道(圖)等。圖/民衆提供

彰化縣府積極推動多項「以人爲本」的交通新措施,包括路口改善、畫設標線型人行道等,讓民衆更願意使用人行空間,原值得期待,但改變道路環境、車行轉人行屢遇阻力,縣府須持續溝通化解歧見,落實行人與店家雙贏。

彰化地區發展得早,都市計劃跟不上時代變遷,市區既有街道狹小,因過往道路設計主要「以車爲主」, 車道及路口配置只顧車流順暢,卻導致行人空間不足,又有公共設施、攤販、汽機車佔用道路,逼得人車爭道險象環生。

規畫行人友善環境迫在眉睫,彰化縣政府爭取中央補助,陸續在校園、醫院及商圈周邊推動人本交通建設,原應獲得支持,但現實卻不一定獲全面認同。

縣府今年元月在彰化市大埔路畫設標線型人行道,這是全縣第一例,但引來反對聲浪,認爲大埔路路幅小,汽機車共用車道容易塞車、發生車禍,還會影響消防車、救護車通行及垃圾車清運,店家沒有上下貨空間;也有不少用路人認爲,一開始不適應,但「習慣就好」,有效改善交通亂象最重要。

無獨有偶,彰化師大前的「便當街」師生期望改善人車爭道現象。市公所獲中央補助畫標線型人行道,進德路段的店家支持,正在發包;實踐路段卻遭店家抵制,反對理由與大埔路大致相同,待市公所再開說明會,化解歧見。

彰化縣主辦2025年臺灣設計展,縣府規畫從彰化火車站通往縣立美術館展場路線,路線更長包括陳棱路、光復路及中華路都將畫標線型人行道,方便遊客抵達,工程還須有效溝通。

「人本交通」是必走之路,但不能各自爲政,縣府應整合工務、交通、警察及鄉鎮市公所等單位,訂定與民溝通SOP,提前預告民衆施工不便處,審慎處理施工期民衆反映問題,藉助當地民代親訪社區與店家溝通,工程改善後續追蹤。以誠懇獲得信任,化解阻力,達成保障行人安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