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苗栗原罪?每年主計、審計「雙打」情何以堪
苗栗縣府2015年7月爆發財政危機,彷彿揹負原罪,儘管縣府依償債計劃還款,行有餘力發放社福補助,卻也因爲這些社福支出爲非法定項目,遭主計、審計單位檢討、扣減補助款,「年年被打50大板」,實則對苗栗人不公平。
苗栗縣審計室決算審覈報告7月底出爐,不意外苗栗財政相關考覈都在末端班,審計室更是檢討縣府非法定社福項目,一般性補助款考覈分配款更是因此全國最低,尤其是敬老禮金、生育津貼及學生營養午餐等3項遭點名,縣長鍾東錦認爲是必要做的事,許多議員不分黨派也爲苗栗人抱不平。
許多苗栗人在意的是這些社福項目,並非苗栗縣巧立名目所獨有,許多縣市都在做,甚至福利還比苗栗更好,苗栗人同樣是中華民國人民,也一樣盡國民義務繳稅,難道不配相對有權利,享有這些社福嗎?
審斟這些福利項目的必要性,其中,敬老禮金由縣府負責2節,鄉鎮市公所分擔1節,高齡化社會共同對老人聊表敬意;生育津貼是因應少子化國安問題,苗栗縣1胎髮2萬元,雖實質作用有待商榷,但有鼓勵年輕人生育的用心;營養午餐等福利中央也有着力,縣府加碼10元補充高鈣,不能嗎?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依審計室報告,苗栗縣去年歲入、歲出剩餘20億7895萬餘元,創新高,展現縣府迴應財政紀律的決心,縣府也有必要評估加速還債的速度,如果明年新版財政劃分收支法實施,增加地方分配財源,苗栗更應展現更大的誠意。
縣府先前爆發的財政危機,非一朝一夕,當時縣府、議會都難辭其咎,但中央的審計、主計「蓋牌」也有責任,以致縣府發不出員工薪水才爆發,中央、地方政府施政是延續,不可能切割,必須承擔。
縣府近10年來努力補破洞,就如縣議員陳品安所說,如果跟銀行貸款借錢,依契約償還本息後,如果還有餘力,是不是也可以享受一些小確幸,命題相比苗栗縣政府負債,如果還要年年還要檢討,扣減補助款,現在受懲罰的苗栗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