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訪視流於表面 只是冷冰冰的社政

新北鶯歌一對年僅10歲與7歲小姊弟,警方與衛生局社工深夜訪視時,發現疑似飢餓多時,家中環境凌亂。畫面震撼社會大衆,凸顯社會安全網破口。此次小姊弟幸運獲救,下次呢?社會局須檢討訪視與通報機制,強化實質服務與督導,而非流於表面。否則,再多的紀錄都只是冷冰冰數據。

事件曝光源於孩子的父親因年輕時吸毒導致精神狀況不佳,無法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上月26日,衛生局社工與警方入戶訪視時,發現兩名孩子疑似久未進食,身體虛弱、衣物骯髒,馬上協助安置,才避免悲劇發生。

然而,社會局先強調「孩童並無2天未進食」,又表示學校已有提供早餐券與午餐補助,並稱社工每天訪視,確認生活無虞。

社會局理應檢討訪視制度是否流於形式,而非急着強調「我們有做事」。官樣文章沒有一句談到改善措施。

社工角色辛勞,但制度仍須被嚴格檢視,剴剴案即是一例。若社會局自認訪視落實,爲何孩子仍落至如此境地?難道每日訪視只有填寫表格、例行打卡?若僅視爲「衆多個案之一」,而非用心體察兒少需求,任何努力都將失去意義。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庇護,當家庭失能,政府是最後一道防線,這起事件顯示社會局未有效承接。不是發放早餐券、列管輔導就算盡責,更不是口頭澄清就能掩蓋系統漏洞。督導機制是否確實運作?社工專業判斷是否受到行政壓力而打折?都該徹底檢討。

新北案件量龐大,相關兒少事件層出不窮,應避免官腔迴應,否則將失去民衆信任。真正的社會安全網,不在於文件上有多少紀錄,在於是否能在危急時刻接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