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對立是脫口秀的泥潭還是舒適區?
某地宣傳部門不關注正在發生的民生問題卻對脫口秀領域跨界監督,這本身就蠻好笑的。
他們指出的「脫口秀滑向性別對立的泥潭」的問題是否存在呢?
不存在。
是綜藝節目製造了這個假想。
一個燙知識——以性別視角觀察生活是脫口秀的一大母題,在任何國家都如此。
一個女性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感受到的困惑與困擾,如果換個性別視角看,也同樣存在的話,那麼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她們就會缺乏表達的動力。
與「交不上房租」、「房子是三角形」這些事相比,那些因性別造成的諸如月經羞恥、重男輕女、生育焦慮、職場歧視,或許會真正讓女性產生更澎湃的情緒,更充沛的表達欲。
如果我們認爲她們頻繁講這種選題是激化兩性對立,那不是他們的錯,女性切實感受到的個體生活體驗並表達出來,能有什麼錯呢?
錯的是,脫口秀綜藝節目將優秀的女性脫口秀演員聚在了一起,形成了話題的重複及過載。
這不是性別對立問題,這是生理問題。
你讓我一直看小早川憐子的片子,我也會從兩眼放光到形同枯槁。
要知道女性脫口秀演員拿上臺的段子都是經過線下驗證的,獲得大量共鳴的,且另一個燙知識是——一套段子至上可以演一年,在不同的城市,面對不同的觀衆,從內容消費層面講,新鮮感是沒問題的。
女性脫口秀演員拿出經過市場驗證且過審的段子出來表演,是沒有義務考慮是不是其他人也會講類似的話題,實際上你再來十季脫口秀綜藝,他們依然講的還是這些。
如果想根本上消除所謂脫口秀的兩性對立問題,那以後只辦「全男脫口秀」綜藝就行了,全男的視角一點都不單一,化妝、健身、職場、炒股、容貌焦慮、色盲困惑,太精彩了,都不帶重樣的。
在這一輪聲討中,很多女性觀衆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女性脫口秀演員能不能突破話題的桎梏,介入更多的生活場景,像男性一樣談的豐富且精彩。
我想,演員們肯定嘗試過,嘗試僅僅從一個單性別的場景裡找到自己真實的情緒與困惑,譬如「母嬰室」。
好嘛,簡簡單單奶孩子,男女總不能對立了吧?
可是,女性真正的情緒與困惑不在「母嬰室」裡,而在更廣袤的社會關係中,在她因爲性別不得不承擔的義務中,這是表達的源點。
我想稱之爲「女性脫口秀演員的母嬰室困境」。
女性脫口秀演員做表達,不是像你一樣和閨蜜在小紅書互相分享個帖子嘎嘎一樂。
更爲殘酷的是,即使是這種表達,依然是符合節目播出條件的表達——這才哪到哪呢?
李誕在自小說《候場》裡寫到:「我愛着我女朋友,我還是拒絕使用妻子老婆這類稱呼。她在這件事中下場也好不到哪去,比我還可憐,她以爲愛能戰勝一切,能戰勝我的積習,我長久的懦弱,我心裡沒斷過的冷風,我與死亡多年的交情。」
豆瓣有評論——李誕招女性喜歡,想來想去就是那種誠實地自省。
事實就是這樣的,有的男性再操蛋,再虛無,也可以褒獎自己的自省,女性認爲愛是解藥,男性冷冷一笑,以爲自己特清醒。
所以,若黑尾醬站上舞臺,開他懦弱的玩笑,開他積習的玩笑,會不會解讀爲滑向男女對立的泥潭呢?
最後說一句,對女性脫口秀演員而言,脫口秀綜藝這條路真是到頭了。
你們會被認爲是罪魁禍首,會被認爲是不安定的人,別有用心的人,你們聚在一起聲音太大了。
紮根線下吧,找到與你們有共鳴的人,你們可以一直這麼說下去。
思考題:你認爲女性脫口秀演員如何突破話題界限?是否有必要?
你還可以看;
大連高校女生的社會性死亡報告
拿「騎手」起號,爺們還要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