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歲出暴增140億!議員痛批市府「普發取代建設」
市議員林彥甫、廖子齊和蔡惠婷21日開記者會,質疑市府在預算編列上短視近利、卻乏亮點建設,要求提出更具體的治理願景。(王惠慧攝)
新竹市明年度歲入增170億元,扣除還債、賸餘外,歲出比今年多140億元,其中,普發現金及各項福利補助增加合計就佔38.6億元,比例高達 27.5%。市議員林彥甫、廖子齊和蔡惠婷21日開記者會,質疑市府在預算編列上短視近利、缺乏亮點,要求提出更具體的治理願景。
市議員林彥甫指出,市府預算編列短視近利,且缺乏城市治理願景,明年度預算的亮點只剩下普發現金5000元,加上行政費、手續費合計要花上23.75億元。市府一再宣稱是爲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要促進消費市場內外需求,但他提出4大理由反駁。
林彥甫說,首先關稅造成的影響並非全面性,竹市佔比最高的高科技業也沒有衰退跡象,甚至股市今年也創新高,根本不構成普發現金的理由;就算明年度真的衰退,需要振興經濟,那也應是發限定在本市使用的消費券,才能確保消費留在竹市。
此外,過去中央普發現金的背景是因稅收高於預期,用特別預算方式編列,而非編在本預算中,市府編列在本預算中,就會造成其他公共支出遭排擠。更嚴重的是,未來中央認爲竹市財源充足,恐大量減少計劃性補助款,且自籌款比例也可能大幅提高,影響未來預算。
市議員廖子齊指出,她以「紅屋公辦都更案」珍貴公有地興建豪宅,以及花費5.75億元於科專用地購置辦公空間,質疑市府在資產管理上缺乏整體市政空間規畫。不只如此,在新竹市歲入大增的情況下,在攸關防汛安全與公共衛生的污水下水道系統預算竟「不增反減」
廖子齊強調,預算是城市價值的展現,市府不該以普發現金等「小確幸」取代長期建設,呼籲應建立跨局處的「永續治理專冊」,將公共建設與氣候調適納入系統性預算規畫,打造城市長遠藍圖。
針對普發現金,市議員蔡惠婷直批「市長是阿舍嗎?」新竹市在財劃法修正前不斷向中央喊窮,如今在仍有多項重要市政建設預算不足、甚至閒置未動的情況下,卻將鉅額預算用於普發現金。
蔡惠婷檢視各單位預算,發現市警局未編列科技執法設備經費、兒童探索館僅編列800萬恐將繼續閒置、學校維修經費拮据,以及性平與霸凌防治業務經費遭「腰斬」等,擔心邱代理市長缺乏宏觀願景,未能謹慎檢視市政需求,才淪爲用普發現金來填補預算編列。
時代力量新竹市議會黨團認爲,市府普發現金就只是「爲發而發」,不具正當性、目的性,三人也喊出「城市治理要有願景、預算編列不應短視」口號,主張23億元的預算,應用在更具長遠性的公共建設,如電纜地下化、高架橋下閒置空間活化、廣設圖書室、自習室等大型建設的保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