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人均負債降至7100元!2年減債68億 邱臣遠:減債成效顯著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資料照/新竹市府提供)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今(25日)向市民報告財政紀律施政成果,強調市府團隊兩年半來成功減債68億元,將市民人均負債從2萬2139元降至7100元,平均每人減輕負擔超過1萬5000元,減債成效顯著。市府指出,未來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實施後,新竹市每年可望獲得293億元的財源挹注,將會聚焦投入重大市建設。

新竹市府今日召開「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財政紀律施政成果記者會」,向市民報告施政改革成果。邱臣遠指出,市長高虹安上任時,市府面臨高達100億元的債務壓力,市府各局處透過檢討開支及開源節流,兩年半以來,已成功減債累計68億元,讓新竹市政府債務管理考覈分數,由111年的81分進步到113年的95分,晉升全國第三名。

此外,市府一般性補助考覈分數也名列全國第二,額外獲得近1億元補助,爲市庫挹注資源,邱臣遠表示,新竹市做爲科學園區的核心城市,對國家經濟貢獻卓越,但地方財政資源卻因中央統籌分配稅及一般性補助款比例偏低而受限,造成財政失衡,強調市府會持續爭取更多資源,改善市民生活品質。

市府財政處表示,竹市設籍人口約45萬人,但受到園區發展及就業需求影響,平日經常性流動人口達60萬人,竹科就業人口更突破17萬5000人,導致竹市在交通、教育、公共服務及基礎建設的支出需求,遠超過戶籍人口標準,長期承受沉重壓力,但卻得不到相對應的中央政府資源挹注,對新竹市民而言極爲不公。

新竹市主計處表示,中央政府因114年度總預算刪減,導致新竹市被扣減補助款累計超過10億元。這些資金原本規劃用於教育、社會福利及基礎建設等重要施政,包括校園改建、弱勢家庭補助、污水下水道建設等,均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主計處指出,市府已透過訴願表達立場,呼籲中央重新協商,避免資源分配不均影響地方發展。

市府行政處則指出,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實施後,新竹市每年可望獲得293億元的財源挹注,市府已盤點重大施政計劃,將集中資源於交通、教育、城市發展及社會福利等面向,包括客雅大道延伸工程、大新竹輕軌、中油油庫市地重劃及赤土崎社福綜合館興建等,未來市府將依計劃輕重緩急分年編列預算,穩健推動市政,持續爲市民打造幸福宜居的科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