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上半年還85億 人均負債減1萬

財政部公佈2024年各縣市營利事業銷售額,北市高達18兆3887億餘元,不僅是全國最多也創下歷史新高。(張珈瑄攝)

臺北市政府積極招商引資、活化市有資產,去年民間企業營利事業銷售額不但創下新高,也是全國各縣市最多,北市財政局長鬍曉嵐25日表示,市府爲此規畫今年上半年減債85億元,人均負債可減少1萬元。議員認爲北市因《財劃法》預計可多分配416億元,建議可多編列還債預算,但不要一手減債、一手又增加債務。

去年北市推動招商引資,引入民間投資金額近200億元,今年上半年規畫逸仙段設定地上權案等6項開發案,預計引入民間投資金額100億元。此外,財政部公佈2024年各縣市營利事業銷售額,北市高達18兆3887億餘元佔全國30.70%,不僅是全國最多,也創下歷史新高。

北市府秘書長李泰興指出,去年臺北大巨蛋啓用,臺北捷運國父紀念館站總運量較前年增加13%,球賽期間民衆消費金額達47億元,歌手周杰倫演唱會也帶來17億元經濟效益,韓星太妍、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也將於3月、4月陸續開唱。

胡曉嵐表示,北市演藝、文化、表演、運動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增加營業稅、房屋稅等收入,市府隨各項建設發展,商業經濟日趨繁榮,規畫今年上半年減債85億元,累計減債達254億,每人負債由3.6萬元降至2.6萬元,人均負債減少1萬元。

國民黨議員秦慧珠認爲,在不會影響收支平衡或既定投資建設下,將可支配的錢拿來還債不但減少債務,連帶減少債務利息,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北市因《財劃法》預計能多分配416億元,建議市府可還債,也讓債務利息下降,提前完成債務償還。

民進黨議員張文潔說,減債目標數字看起來漂亮,但實際到底能不能做到還是問題,減債是好事,但不要一手減債,一手又增加市民債務,市府在任何建設、開發都應有完善規畫。

民衆黨議員林珍羽表示,北市財政紀律向來是六都最佳,減債比例也很健康,但營利事業銷售額數字好看也要回頭檢視房租水電齊漲、物價水平高居不下,不能被數字矇騙,要扣除成本、迴歸勞資雙方的淨利。

至於北市能否因《財劃法》提高還債預算,胡曉嵐指出,各縣市政府都仍在觀望,但也密切關注能分配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