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慈濟路北段銜接慈雲路段通車 議員:符合現行法規但危機四伏
新竹市東區慈濟路北段銜接慈雲路段於16日開放通車。圖/新竹市府提供
爲紓解新竹科學園區與關埔地區的交通瓶頸,新竹市府打通慈濟路北段銜接慈雲路段,於16日開放通車,但市議員林彥甫指出,這條新闢道路除了行穿線過度退縮,遠超出交通法規建議的推縮3至5公尺原則,另有車道轉彎設計曲率過大等問題,恐影響行人安全,已要求市府研議改善方案。
市府指出,公道五路與慈雲路交叉路口爲竹市重要幹道,各方向車流量大且鄰近交流道,故號誌時相衆多,相對縮短公道五路右轉的綠燈時間,致而出現等待時間過長、車輛回堵等情形,這次慈濟路銜接慈雲路段通車,新增慈雲路至公道五路口的替代動線,可導引車流提前分散,預期將有助提升整體路網運作效率,改善尖峰時段壅塞狀況,未來市府也將進行周邊總體車流量評估,逐步進行調整,對於議員提出的意見也會參考研議。
地政處說明,光埔二期自辦市地重劃區爲竹市近年最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案,開發面積97公頃,工程範圍廣泛、介面複雜,慈濟路銜接慈雲路開通採公共工程施工規範內「通行便道」方式先行開放通車,並依交通部發布「公路通車勘驗作業要點」,於今年5月21日及7月16日邀集市府相關單位就「涉及行車安全與順暢之項目進行檢查」辦理通車勘驗,經2次勘驗並確認缺失改善完成無虞,符合通行標準等前提下正式開放通車,後續待重劃區工程全面完工後,再依規辦理逐項工程驗收、接管事宜。
林彥甫說,慈濟路銜接慈雲路開通前他曾與市府相關單位會勘,實際在現場測量,發現從公道五路右轉進入慈濟路的路口,行穿線距離主幹道邊線長達14公尺,遠超出交通法規建議的退縮3至5公尺原則。
林彥甫指出,他在現場勘查,站在慈濟路北段銜接慈雲路段卻發現轉彎車輛很容易忽略穿越馬路的行人,原因在於行穿線距離路口太遠;路燈及交通號誌燈柱設置在行穿線左側,造成右轉進入慈濟路的駕駛視線被號誌燈住遮蔽,無法在第一時間看見正在穿越路口的行人,非常危險。
另外,該處的彎道設計的曲率過大,車輛無需減速就能以高達60公里的時速過彎,即使駕駛在轉彎前減速,但因行穿線退縮過多,車輛轉正後,仍有將近10公尺的加速距離,一旦突然看到行人,恐將導致煞車不及,高速正面撞上。
林彥甫說,這項交通設計或許符合現行法規,但明顯危機四伏,他要求市府重新檢視該路口,除研議改善方案,也須檢討道路設計審圖機制,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確保市民行的安全。
林彥甫說,慈濟路北段銜接慈雲路段行穿線距離主幹道邊線長達14公尺,遠超出交通法規建議的退縮3至5公尺原則,另有轉彎半徑過大,穿越馬路行人被號誌燈住遮蔽。圖/林彥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