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點燃發展新引擎 如何透過ETF佈局人工智能核心資產?
《金證研》巽風/作者
近年來,隨着ChatGPT和DeepSeek等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速,技術進步明顯。
政策層面,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2025年7月31日,國常會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充分發揮國內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主題基金關注度得到顯著提升。藉助專業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或通過基金參與人工智能行業帶來的發展機會。
一、爲什麼說人工智能系“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領域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關鍵部分,具有高智能、高效率、高應用價值的特點,是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領域,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具體來看,人工智能行業的產業鏈可以分爲上、中、下游三個部分。
上游指的是基礎層,主要包括芯片、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光模塊等硬件設備和數據資源,爲人工智能提供算力支持和數據基礎。其中,AI芯片與雲計算負責數據分析與運算,大數據與智能傳感器則負責數據採集。AI芯片的產業鏈條涉及從設計到封裝各環節,涵蓋了多種芯片類型和技術路徑。數據中心則涉及到GPU和服務器的硬件支持,以及支持高電壓供電、高轉換電源管理和低能耗的液冷技術。
中游爲技術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連接產業鏈基礎層與應用層的橋樑,主要包括通用技術、算法模型和開發平臺。技術層通過海量數據的挖掘處理和機器學習建模,來實現各種應用技術的開發。而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識別、語音識別、深度學習則是該層級的關鍵核心技術。
下游爲應用層,是將人工智能進行商業化應用,主要提供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應用產品和場景,涵蓋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金融、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安防等多個領域。近期,以騰訊、阿里巴巴爲首的大型企業紛紛在應用層發力,推出一系列AI技術與商業化場景應用的解決方案。
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已匯聚一批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涵蓋了算力基礎層、數據層、技術層及應用層等多個關鍵環節。
二、如何透過ETF佈局人工智能核心標的?
“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各項舉措相繼落地實施,科創板指數及相關ETF產品進一步豐富,配套機制持續完善,持續構建良好的指數化市場生態。
此後,2024年12月16日,易方達等四家基金公司上報的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正式獲批,這也是全市場首批推出的科創板人工智能ETF。
具體來看,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從科創板中選取30只市值較大且業務涉及爲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代表性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人工智能ETF跟蹤的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同樣引人關注。自2025年4月8日市場情緒冰點以來,截止2025年7月31日,區間漲幅超過55%。
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工智能ETF,各自板塊指數聚焦的公司特點有什麼不同?
其中,中證人工智能指數跟蹤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涉及AI上中下游各個環節,更均衡。側重於基礎層硬件廠商,如半導體設備、關鍵材料等。
其二,上證科創人工智能指數系聚焦於科創板中的人工智能企業,涵蓋AI芯片、算法框架等硬科技公司以及下游AI應用端。例如銀華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聯接I、博時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聯接A、廣發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聯接A。
其三,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則聚焦於創業板中的人工智能相關公司,如光模塊、芯片設計等領域的公司,側重於“AI算力及基礎設施”,尤其是“光模塊”含量非常高。其中,該指數的前3大重倉股: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佔比合計接近30%。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ETF提供“一鍵”佈局人工智能產業的便捷工具,並能以較低門檻共享“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與此同時,社會資金流向人工智能領域,促進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鏈、資金鍊、創新鏈的良性互動,進而推動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但也應擦亮“眼睛”,綜合分析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及實際需求,同樣重要。
本文源自:金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