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9所大學!高教窪地,要逆襲了?

文丨西部君

大學的數量和質量,歷來是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涉及河南、黑龍江、廣東、雲南、陝西、浙江、青海共7省的9所高校。

具體名單如下:

01

這9所高校都爲本科層次,除了一所民辦,其餘都爲公辦。

有幾個特點非常突出。

一,作爲高教窪地的河南,新增2所,在數量上與廣東並列第一。

衆所周知,身爲“山河四省”之一的河南,高等教育資源素來是一個突出短板。

河南全省雖然本專科高校數量達168所,居全國第一,但苦於質量不高。全省僅有1所211鄭州大學,985大學掛零。

同時,本科院校58所,僅佔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全國排名第9,比江蘇少20所,比湖北少10所, 比山東少12所,就連人口只有河南一半的遼寧省也有63所本科院校,遠超河南。

所以,這一次河南新增2所本科院校,儘管不算是頂級高校,但也算是扳回一局了。

二,普通地級市明顯得到傾斜。

公示的9所高校中,除河南體育學院、陝西警察學院、青海職業技術學院外,其餘均位於非省會城市。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佛山。

作爲GDP萬億城市,佛山的高等教育資源與自身的經濟實力相差懸殊,也成爲城市綜合能級提升的一個重要軟肋。

此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升格大學,恢復曾經的校名“佛山大學”,標誌着這座經濟強市,終於擁有自己的了“大學”。

且是直接以城市的名字命名,這對城市各方面帶來的“附加值”都是值得期待的。

新增設的本科高校,向普通地級市傾斜,這對於非省會城市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畢竟,相對於省會城市,非省會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普遍薄弱,能夠增設大學,或是將專科辦學升格爲本科辦學,從區域均衡發展的角度來說,是有直接幫助的。

近年來,國家層面爲高校“異地辦學”按下暫停鍵,實際上也是出於這種考量。

非省會城市的大學往省會搬的傾向,也將得到遏制。

三,職業技術大學增加。

公示的9所高校中,有三所都是職業技術大學。

近年來,教育部門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獨立升格爲職業本科學校,“職業教育本科化”趨勢加速。

這對於一些生源較多、職業院校較多的省份來說,尤其是一個好消息,意味着本科院校數量將得到快速增加,有望藉此逆襲。

02

過去幾年,各地“搶大學”異常激烈。重慶、深圳、青島等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比如,早在2017年,重慶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引進國內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以多種模式落戶重慶。

一些高等教育實力超出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則重在防止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外流”。典型如武漢、南京、長沙、西安等都明確要提高大學生留存率。

數據顯示,留武漢的高校畢業生由2016年的42.18%上升到2021年的65.12%,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無論是“搶大學”還是“搶大學生”,綜合壓力最大的還是“山河四省”。

近幾年,這些省份也紛紛加大了大學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引入力度。

以河南爲例,近年來哈工大、上海交大、北理工、武大等一批一流高校都宣佈在河南設立鄭州研究院。

不過,這種側重於研究類的辦學合作,一來規模相對較小,二來由於“異地辦學”政策收緊,未來可以挖掘的空間或許相對有限。

如何提升本地高校的實力,可能纔是更爲關鍵的事。

以今年爲例,“山河四省”都有相應的規劃。

山東明確,支持山東大學等駐魯部屬高校邁向國際一流,推動省屬高校高質量發展,抓好康復大學建校招生、空天信息大學籌建。

河南明確,將啓動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鄭州大學醫學院建設。

山西提出,推動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中北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優勢學科創建“雙一流”;做好本科院校新設工作。

河北指出,將加快第一批央企總部、高校、醫院等項目建設。

03

不過,囿於高等教育資源在佈局和培育上的特殊性,像“山河四省”這樣的高教窪地要想快速躍升,其實並不容易。

要知道,傳統的一些高校強市,它們的深厚底蘊,基本都是源自歷史的“饋贈”,要想改變大的格局其實很難。

去年,針對“山河四省”話題,教育部曾明確迴應:

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這給“山河四省”帶來了希望和鼓勵。

不過,就今年的經費看,效果依然不是很明顯。

有媒體梳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預算經費排名前十的高校後發現,僅山東大學2024年的經費預算擠入“百億俱樂部”,達139.71億元。

另外,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則是兩所預算超50億元的高校,且三所高校均來自山東省。

剩下的山西、河南、河北預算經費排名前十的高校中,均在榜單的50名開外。三省中位次最高的鄭州大學,2024年預算經費爲37.62億元。

不過,好消息是,河南約九成本科高校預算上升,其中河南大學今年有近35億元預算,超上年度預算11億元。山東齊魯工業大學預算突破40億元,在所有地方高校預算中排名第七。

此外,河北34所省屬高校總預算較去年增加超30億元,山西有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預算突破20億元,去年則無一超過。

“搶大學”本質上就是“搶人才”。“山河四省”的高等教育資源短板引發關注的同時,去年這四個省份的人口流失狀況,也非常顯眼。

數據顯示,2023年,山河四省常住人口共減少了139萬。全國減量最多的四個省份中,“山河四省”佔了三席。

河南減少57萬人,減量全國第一;山東減少39.82萬人,全國第二;河北減少27萬,全國第四;山西減少15.36萬,全國第九。

“山河四省”人口減量規模居全國前列,有複雜的原因。但高等教育上的短板,或正是原因一。

從這個意義上說,“山河四省”補短板的速度,更得加快了。

04

當然,與“山河四省”的整體格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正在實現“躺贏”。

就在不久前,河北對外發布:

首批疏解的中國星網、中化、華能、中礦4家央企總部,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4所高校雄安校區建設正在全面提速。

從第二批疏解信息看,未來雄安新區的高校還將增加,這意味着河北的高教窪地地位將得到顯著改變,甚至一躍成爲排名全國前列的“高地”。

至此,“山河四省”可能會形成分化。

那麼,河北之外,“山河四省”的其他三個省份,是否也能分一杯羹?新增9所大學!高教窪地,要逆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