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粵商|廣東開年再度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行業協會商會熱議這些重點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龐成 廣州報道
作爲聯繫政府、企業、市場的重要橋樑紐帶,行業協會商會在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在廣東再度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之際,廣東的各大行業協會商會如何理解今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又將如何付之於行動?日前,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廣東省電線電纜協會等多個行業協會商會有關負責人接受了南方財經《新粵商》的採訪。
多位負責人受訪時表示,廣東連續三年在新春假期後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主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彰顯了廣東作爲經濟大省先行先試的使命擔當。廣東提出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並舉,一體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這一背景下,相關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將持續釋放,行業和企業對發展前景更加充滿信心。
廣東發展AI產業具備優勢
華爲、DeepSeek、宇樹科技……在今年的廣東省“新春第一會”上,廣東省委主要領導接連主動點贊多家科技創新領先企業,引發熱議。
在採訪中,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範叢明認爲,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作爲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廣東着力佈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旨在搶佔未來產業發展的高地,增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範叢明表示,廣東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備諸多優勢,政策支持力度大、創新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近年來,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已頗具規模。例如,深圳已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在基礎層芯片研發有所佈局,技術層計算機視覺等成果顯著,應用層廣泛滲透至金融等行業。廣東其他地區如廣州,也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產業呈現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不足。”範叢明表示,從行業來看,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高端芯片、核心算法依賴進口,嚴重限制了產業的自主發展。人才競爭激烈,不僅面臨人才流失風險,引進成本也居高不下。產業生態尚不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數據共享受阻,上下游企業協作不夠緊密。
長期來看,廣東需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完善產業生態,以此提升產業競爭力。面對國際競爭加劇、技術迭代迅速等挑戰,廣東應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如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加強技術研發合作,確保產業持續保持活力與領先地位。
傳統產業探路“發新芽”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近年來,廣東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佈局。
以電線電纜產業爲例,廣東是中國電線電纜產業第二大省,也是全國線纜進出口第一大省,廣東擁有從原材料到成品製造的完整產業鏈,配套服務完善。截至2023年12月的數據顯示,廣東生產電線電纜、光纖光纜、絕緣護套材料電纜附件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 2600 億元,約佔全國 17.5%。
“在廣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線纜行業可以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廣東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秘書長林偉表示,電線電纜是輸送電(磁)能、傳遞信息和實現電磁轉換的線材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是現代經濟和社會正常運轉的保障。廣東線纜行業作爲廣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其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力、新能源、交通、通信、汽車以及石油化工等基礎性產業,可以爲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此外,林偉還表示,近年來,廣東線纜行業中的一些代表性企業,如廣州南洋電纜、金龍羽電纜等,通過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傳統線纜製造業向高端化、數字信息化、綠色低碳轉型,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爲廣東線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杆。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可以爲廣東線纜行業在智改數轉、綠色低碳等方面的建設提供有益借鑑和參考。
中小企業可“挑大樑”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國企、民企、外企都是廣東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廣東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鼓勵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等開展多樣化合作,各盡所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在接受《新粵商》採訪時認爲,近年來,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和競爭力,已逐步成爲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張書彥建議廣東可進一步制定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可通過研發資金支持、稅收減免或優惠、創新獎勵等方式,降低創新成本和風險,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爲,維護市場秩序;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讓更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擔起廣東科技創新“挑大樑”的角色。
多位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受訪時亦表示,將結合大會精神,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與引進、市場需求對接與合作等方面的樞紐作用。
“廣東線纜行業企業數量約 3000 家,其中民營企業佔 70%以上。”林偉表示,該協會將鼓勵會員企業加大在新興領域線纜技術的研發投入,特別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的高電壓、大電流線纜,低空經濟中的輕量化、高強度線纜,以及工業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對數據傳輸速度、抗干擾能力等有特殊要求的線纜。此外,接下來,還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的線纜專業人才,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工業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線纜標準的制定工作,通過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提升廣東線纜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範叢明表示,該協會將持續助力人工智能企業深度參與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例如,將持續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積極爲企業開拓市場、尋找應用場景,幫助會員企業進入供應商庫、打造樣板市場,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加速產品應用落地;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治理、標準制定和檢測工作,協助企業開展 ISO42001 體系認證,提升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強企業市場公信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