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向精細化數字化轉型
近期,上市銀行陸續披露了2024年業績報告,各家信用卡業務的經營業績也隨之亮相。多家銀行年報顯示,信用卡業務呈現收縮態勢,流通卡量、消費交易總額與業務收入同步縮減。有人會擔心:信用卡會不會像曾經的尋呼機一樣因爲面臨顛覆式產業變化而退出江湖?面對當前的市場競爭態勢,各家銀行不斷調整其經營策略,力求突破困局。
市場飽和促轉型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標誌着我國信用卡產業的誕生。
1996年,《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頒佈,對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運作、促進信用卡業務領域的法治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002年,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開啓了我國銀行卡產業聯合發展的新篇章。
2003年,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紛紛成立,信用卡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年也被業界稱爲“中國信用卡元年”。在此之後,信用卡便長期在支付服務中佔據重要地位。
但是從2010年開始,市場發生了變化。隨着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移動支付的快速興起,相較於每次出門還要帶着實物信用卡去刷卡,消費者開始更傾向於使用手機支付,尤其是在小額消費場景。與此同時,各種“類信用卡”的消費信貸產品也逐漸搶佔了原本屬於信用卡的地盤。
信用卡近幾年的發展狀況,讓許多人聯想到曾風靡一時的尋呼機。當初由於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等通信設備逐漸普及,不僅可以實現尋呼機的呼機功能,還具備更多實用功能,逐漸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從而取代了尋呼機。那麼,信用卡也會被取代嗎?
“這是目前信用卡行業共同面臨的週期性挑戰,同時也顯現出一些趨勢性的特點。總體上看,這種難的局面是挑戰也是檢驗,更是對我們的鞭策。”中信銀行副行長謝志斌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面對市場飽和、收入增長乏力等多重挑戰,多家銀行收縮了信用卡業務佈局。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開立銀行卡99.13億張,其中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近幾年也陸續關閉了部分信用卡中心,這既是市場環境變化使然,也是銀行主動調整的結果。交通銀行年報中明確提出,推進信用卡屬地經營轉型。在業績發佈會上,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迴應稱,過去採用的是信用卡中心集中、垂直經營模式,此模式在過去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階段有獨特優勢。出於更好滿足客戶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的需要,同時也是爲了更好適應信用卡業務發展的新階段要求,交通銀行對信用卡業務模式進行了改革。由過去的集中直接經營,改爲分行屬地經營,即由分行爲屬地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同時將信用卡業務納入手機零售業務進行統一經營。
加強風控提質量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近幾年監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特別是以《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爲代表的“信用卡新規”,要求銀行加強信用卡業務管理,控制髮卡規模和授信額度,避免過度授信和多頭借貸。這直接壓縮了信用卡的新增髮卡量,並促使銀行更加關注風險管理,而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
爲此,各家銀行正積極解決信用卡逾期問題。記者梳理年報發現,去年已有部分銀行有效控制了不良率增長。例如,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65.57億元,信用卡貸款不良率1.75%,與上年末持平。截至2024年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22.3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9.61億元;不良率2.51%,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得益於不斷優化的風險管控措施。“要正確看待現階段零售信貸相對高風險成本和零售信貸面臨的風險問題。”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去年二季度開始,中信銀行對個貸和信用卡採取了一系列的風險策略優化和管控措施,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改進效果已經顯現。信用卡新進入逾期規模逐季下降,四季度比三季度少了8億元。方合英說,新進入逾期規模下降就是向好的標誌。按照業務邏輯向前追溯,新戶風險在下降,信用卡早逾率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11.5%。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業績發佈會上介紹,全行高度重視零售信貸風險的防範:一是優化風險管理模型;二是優選客羣,對信用卡、小微貸款、消費信貸等客羣進一步優化;三是優化區域,根據模型分析哪些區域是高風險的區域,哪些區域是低風險的區域,積極發展低風險區域的優質客羣;四是重視風險緩釋,小微貸款、住房按揭貸款都是抵押充足的業務,住房按揭貸款的平均餘額抵押率37.15%,小微貸款中的抵押貸款佔比在80%以上。
“雖然風險有所上升,但最終損失率是很低的。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資產業務有不同的定位,根據不同的客羣、不同的風險特徵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王良表示,招商銀行仍然要把零售信貸業務作爲重要的資產投放方向,要在管控好風險的前提下找準客戶、找準市場,保持零售信貸業務合理增長。
精細運營振消費
轉型不能忘本,紮根民生與消費是信用卡業務最根本的出發點。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爲,銀行信用卡業務可以加快推動場景創新融合,加強與餐飲、出行、購物、娛樂等高頻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增加與生活服務、娛樂等相關的創新權益,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優惠活動和支付解決方案,提高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和活躍度。
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張敏敏介紹,在居民消費領域,興業銀行信用卡持續開展消費補貼等活動,提升消費體驗和消費信心。同時,精準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羣體,即老年羣體、新市民羣體、青少年羣體,構建起分層分類的金融服務體系,切實滿足重點羣體的金融需求,提升其金融服務體驗。對於確因經濟困難導致暫時無法依約還款的客戶,還會爲其定製靈活、差異化的還款方案和息費減免政策。
在年報中,多家銀行提到了場景化建設的重要性。建設銀行表示,信用卡貸款業務把握國家“以舊換新”與“促進消費高質量發展”等政策契機,聯合熱門行業頭部商戶,承接補貼、消費券發放等政策措施,服務百姓日常消費及分期需求。招商銀行表示,要持續推進高質量獲客策略,不斷完善信用卡產品體系和用卡體驗;加強資產組織能力,推動分期資產業務發展,強化賬單分期、消費分期等精細化運營能力。
記者從招商銀行獲悉,近年來,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充分發揮規模優勢,不斷通過各類舉措構建經營生態,助力促消費、惠民生。推出“以舊換新”專項活動,助力推動商品消費規模持續擴大。自2024年11月份起,招行信用卡聯合銀聯總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在廣東、深圳、浙江、湖南、四川、重慶等11個省市陸續上線“以舊換新”加碼補貼活動。
王蓬博表示,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通知,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覈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銀行要利用好“探索信用卡線上審批開立”等積極條款,優化信用卡申請、審批、還款、查詢等全流程線上服務,提高辦理效率,助力提振消費。
“接下來銀行還應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結合市場需求和客戶特點,創新信用卡產品功能和服務模式。並且對客戶進行更細緻的分層管理,利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個性化的客戶服務,如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等。”王蓬博認爲,應通過持續的品牌宣傳和優質的服務,樹立信用卡在市場上的良好品牌形象,進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經濟日報記者 勾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