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颱風窩」建立中 吳聖宇:週末有機會生成熱低或颱風

新一輪的季風低壓槽正在建立。擷取自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

又有熱帶系統要發展了,且相當活躍。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今天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隨着太平洋高壓脊往北擡,南邊東風波動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後逐漸跟西南季風結合,新一輪的季風低壓槽(颱風窩)正在建立。臺灣東南方、菲律賓以東海域熱帶擾動,週末可能發展爲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是颱風,可能在下週二到週四之間最接近臺灣附近。

吳聖宇指出,本週之內應該還不會有颱風威脅,要有颱風也是下週的事,且影響程度還不是很明確。不過本週後半周降雨增多,主要是來自季風低壓槽往北擴展、水氣增多的影響,天氣比較不穩定。

吳聖宇指出,今天到週三花東、恆春半島一帶可能有不定時短暫陣雨,西半部有局部午後熱對流雷雨,降雨偏向山區,平地則是以中南部靠近山區的平地受影響機會較高。溫度持續高溫炎熱,東風增強之後,大臺北、西半部受到背風沉降增溫作用的影響,要留意局部極端高溫(36-38度或以上)出現的機會。

週四到週六太平洋高壓進一步往北、東調整,更爲遠離臺灣附近,吳聖宇說,季風低壓槽趁勢往北擴展,臺灣附近水氣進一步增多。部分預報甚至看到季風低壓槽內,巴士海峽到臺灣西南海面一帶可能有小型低壓擾動發展並且經過臺灣南邊後往福建、廣東沿岸移動,天氣更不穩定,花東、恆春半島降雨明顯,西半部白天熱對流雷雨範圍擴大增強,有大雷雨出現機會。大臺北、西半部仍有局部36度或以上高溫發生可能。

吳聖宇指出,下週日(21日)南海的季風低壓或臺灣附近的低壓擾動逐漸往西離開,太平洋高壓又開始往西伸展回來,大環境風向又回到比較偏東風,降雨可望減少。

吳聖宇說,隨着季風低壓槽建立並且往東延伸,逐漸會跟這個東風波動連接起來,給予臺灣東南方、菲律賓以東海域熱帶擾動發展條件,預報認爲接下來幾天會緩慢增強,週末可能發展爲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是颱風,如果季風低壓槽建立的越明顯,這個擾動發展速度也可能會越快。

吳聖宇表示,預報資料大多認爲會這個未來的颱風系統可能在下週二到週四(23-25日)最接近臺灣附近,經過臺灣以南然後向西進入南海再進一步趨向華南沿岸,不過接近臺灣程度還很難確定,仍然要等到擾動逐漸發展起來,觀察發展位置及預報的變化纔會知道,如果前期擾動發展位置越偏北,後期西進的過程有可能越靠近臺灣陸地,要持續觀察。

※以上言論僅供學術討論之用,氣象預報應以氣象署爲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