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長安交出半年報,成色幾何?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黃昱
整合爲獨立新央企之後,長安汽車首份財報出爐。
8月22日,長安汽車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半年報。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長安汽車以135.5萬輛的銷量創下近8年同期新高。
然而亮眼的銷量數字並未帶來相應的收入增長。從核心財務指標來看,長安汽車2025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726.91億元,同比下降5.25%。歸母淨利潤22.91億元,同比下滑19.09%。
體現在盈利能力指標方面,長安汽車的盈利能力尚有待改善。在本報告期,長安汽車的毛利率爲14.58%,同比增5.64%,但淨利率卻只有2.47%,同比減15.79%。這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面臨挑戰。
銷量創下近8年同期新高,但營收不增反降,這與當前汽車行業近幾年“以價換量”的競爭不無關係。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前7個月,我國汽車銷售1826.9萬輛,同比增長12%。但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上半年我國汽車製造業利潤率僅4.8%,低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5%的利潤率。
說明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普遍影響了行業企業的利潤。面對行業情形,長安汽車需要提升自家產品的競爭力,以提升單車售價,進而實現“增量又增收”。
另外,從財務指標來看,長安汽車的現金流狀況同樣令人擔憂。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爲-86.07億元,同比下降350.57%。
這一變化與政策的變化有關。自6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發佈後,長安汽車等17家車企陸續聲明支付賬期不超60天。長安汽車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餘額較年初降低約31%,週轉天數減少50天。
這一舉措雖然履行了社會責任,卻短期導致長安汽車的經營現金流淨額大幅流出。可見,當前的現金流,是長安汽車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體現。
不過,在長安汽車的財報中,能具體看到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的成績。2025年上半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45.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9.1%。6月單月銷量更是突破10萬輛。
長安汽車目前已構建了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啓源三大數智化新能源品牌,形成了較爲完善的新能源品牌矩陣,覆蓋了不同的細分市場。
其中,深藍汽車全球累計交付量已突破50萬輛,長安啓源Q07發佈首月訂單就突破了3.1萬輛。阿維塔則定位高端智能電動市場,在智能化方面與華爲深度合作,其產品在技術和體驗上持續升級,已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
然而,長安的新能源品牌在上量之後,業務仍面臨盈利挑戰。從兩大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來看,2024年年報披露深藍虧損15.7億,阿維塔虧損40.2億。
儘管2025年半年報雖未披露具體虧損數據,但行業人士認爲,沒有披露就意味着,在業務層面的挑戰依舊持續,或將繼續受到汽車行業“以價換量”的影響。
不過,後半年開始,長安汽車將開啓全新的敘事。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正式掛牌成立,成爲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獨立央企。新集團整合117家分子公司資源,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爲主航道,形成與中國一汽、東風公司並立的“三巨頭”格局。
民生證券的分析師認爲,新集團成立有助於深化資源整合、強化產業鏈協同,提升長安汽車的治理效率和國際化運作水平,助力新能源車快速發展。
整合爲獨立央企,長安汽車固然可以獲得多方面優勢,但也面臨汽車行業激烈競爭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通過研發獲得競爭力必不可少。2025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32.84億元,同比增長12.76%,佔營收比重達4.5%。
面向未來,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集團計劃未來10年在新汽車領域投入2000億元,並新增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以加速技術探索向產品變現的轉化,持續提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階段性的研發投入已經有了具體的產出。今年2月,長安汽車發佈北斗天樞2.0計劃,並宣佈從2025年起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致力於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在關鍵技術方面,長安汽車預計今年底將實現固態電池的功能樣車首發,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今年底還將完成全新一代飛行汽車試飛;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產下線應用。
全球化佈局是長安汽車的另一個戰略重點。2025年上半年,長安汽車海外銷量29.9萬輛,同比微增5.1%。海外利潤貢獻超30%。長安汽車通過“海納百川”計劃積極拓展業務。泰國羅勇工廠的正式投產。這也意味着,長安汽車在東南亞市場的本地化生產戰略取得了重要突破。
上述民生證券的分析師表示:“我們看好長安電動智能轉型,疊加華爲智能化賦能,預計2025-2027年收入分別爲1,896/2,095/2,335億元。”
當前,汽車行業的戰局還在繼續。而屬於新央企長安汽車的挑戰與機遇,也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