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隱形殺手易忽略 醫:靠BMI判定肥胖未必準

BMI是常用來判定是否過重或肥胖的指標,但研究指出,肌肉「藏油」的程度對心臟影響更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BMI(身體質量指數)是常用來判定是否過重或肥胖的指標。但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引述最新研究顯示,肌肉裡面的脂肪,也就是肌肉「藏油」的程度,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可能更爲關鍵。即使BMI在正常範圍,肌肉中也可能有高比例的脂肪沉積,進而提高心臟病風險。

醫師王介立在個人粉專發文提到,根據《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最新研究指出,若人類肌肉間堆積過多脂肪,稱爲肌肉脂肪浸潤或肌肉內脂肪,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顯著提高,其就好比牛排的「雪花油花」。

王介立進一步提及,該研究顯示,每增加1%的肌肉脂肪,就有7%的機率升高心臟相關死亡、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然而,這種「藏油」不一定與體重或BMI高低呈現正比,王介立說,即便外表不胖或BMI在正常範圍,肌肉中也可能有高比例的脂肪沉積,進而提高心臟病風險。他解釋,可能原因包括肌肉脂肪浸潤會導致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及微血管功能異常(CMD),這些因素都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損害。

至於該如何降低風險?王介立坦言,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減脂或體重管理方式能明顯減少「肌肉內脂肪」,未來有待更多研究來確認哪些運動、飲食或藥物策略,能同時減少此種隱形脂肪、保住肌肉量並改善心臟風險。不過,他建議做長時間中等強度運動時,肌肉燃脂會優先使用肌肉內脂肪,從而達到降低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