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食材+原型食物 癌友吃出好營養
營養攝取是抗癌關鍵,癌友飲食以新鮮食材、原型食物爲主。圖/123RF
營養攝取是抗癌關鍵,但是「吃」對癌友來說並不簡單,食慾不振、味覺改變,或與照顧者意見相左都會影響進食,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影響治療。營養師劉怡裡建議,癌友飲食以新鮮食材、原型食物爲主,掌握3大飲食原則,留意飲食禁忌,即可幫助癌友吃出好營養、吃出好心情。
癌友的BMI應儘量維持在22到24之間,體重下降5%是警訊。劉怡裡說,若食慾不振吃不下,可讓癌友選擇喜歡的食物,像冰淇淋、奶酪、豆花皆可;也可考慮癌友專用的營養補充品,但保健食品建議避免單一成分高劑量,以免影響到西醫治療。
癌友飲食3大原則
1.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癌症治療過程極需要足夠營養,以免形成「惡病質」,造成身體更大威脅。癌友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谷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2.熱量充足:每公斤體重應攝取35到40大卡熱量,例如70公斤的人,一天所需熱量是2450到2800大卡。
3.高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攝取1.5克蛋白質,例如70公斤的人,一天所需總蛋白質就是105克。扣除澱粉中的蛋白質後,一半應來自高生物價的動物性蛋白質,以補充鐵質、維生素B12。
留意飲食3禁忌
1.避免生食:癌友治療期間會避免生食,但往往會忽略生機飲食、山泉水、蜂膠、蜂蜜、手搖杯冰塊、未包裝的冰品、不熟的牛肉等也不可食用。
2.注意食材衛生:存放熟食應高於60℃,冰食低於4℃,復熱食用要100℃。
3.避開含酒餐點:食補多會含酒,但酒精會破壞身體細胞,造成發炎反應,降低免疫力;若食物含有中藥材,則應諮詢合格中醫師及確認來源。
破解3大迷思
1.罹癌不能吃豆類:不少人以爲豆類含大量荷爾蒙,其實食物中的吸收量不足以影響體內荷爾蒙,且豆類是優質植物性蛋白質,可放心食用。
2.傳說鴨肉、紅肉比較毒:其實這兩種肉類富含鐵質,食用可以補充體力。
3.不能喝咖啡和茶:其實都可以喝,但全素者易缺鈣和鐵,咖啡和茶會影響鈣和鐵的吸收,必須餐後一小時再喝。
食慾不振3對策
1.少量多餐,每兩小時進食一次,供給高熱量高蛋白的正餐和點心。
2.餐前吃點酸味食物開胃,例如酸梅汁、洛神汁、果醋,如果化療期間口腔黏膜破損則不宜。
3.先進食固體食物,再補充液體,以免影響食量。
全素癌友飲食建議
吃全素癌友易缺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可按照以下建議補充。
1.維生素B12:多攝取菇類,海帶、紫菜等藻類食物。
2.維生素D:可從幹香菇攝取,多曬太陽。
3.鐵質:多攝取莧菜、紅鳳菜、菠菜、黑芝麻等,餐後可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增加植物性鐵的吸收。
4.鈣質:多食用芥藍菜、花椰菜、羽衣甘藍高鈣蔬菜,以及板豆腐、豆乾、凍豆腐等。
5.鋅:每天補充堅果。
6.Omega-3:可攝取核桃、亞麻子等堅果種子轉換而成。
營造舒適用餐環境
爲癌友準備餐食,應避免打成泥狀影響食慾,劉怡裡建議,應儘可能營造舒適的用餐環境,例如漂亮的擺盤、輕鬆的氣氛,用餐時彆強迫吃完食物,當沒有胃口時,讓癌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保持愉快心情,陪伴癌友吃出好營養。
聯合報將於4月12日、13日舉辦「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13日「癌症照顧工作坊」由營養師劉怡裡傳授癌友如何掌握飲食原則,吃出好營養、吃得健康。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於4月12日、13日登場。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