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臺灣 史學巨擘許倬雲95歲辭世

中研院院士許倬雲,近日在「許倬雲說歷史」YT頻道上談臺兒莊戰役。圖/翻攝自許倬雲說歷史頻道

中研院院士、史學大師許倬雲八月三日於美國辭世,享耆壽九十五歲,各界獲悉,紛紛哀悼一代史學巨擘殞落,也感念其畢生對於漢學領域與推廣中華文化的貢獻。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甘懷真表示,許倬雲奠定臺灣史學研究的新學風,是影響一代的史學家。

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甘懷真表示,許倬雲在臺大歷史系畢業後進入文科研究所,再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當時,留美學人都留在美國工作,許倬雲院士卻選擇回臺大任教,實屬不易,他也因此獲得臺大校方重用。

甘懷真說,許倬雲院士在一九六四年擔任臺大歷史系系主任,才三十多歲的他,將當時西方史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引入臺灣史學界,推動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改變了二十世紀前期在中國大陸所形成的新史學傳統,奠定臺灣史學研究的新學風。

許倬雲院士研究的另一特色是科學的取向,如他近年利用考古證據,研究「大禹治水」的史實。他在早年還利用量化方法做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分析,影響一代的史學家。

許倬雲院士有嚴重的肢體障礙,甘懷真在臺大當研究生時,曾修過其暑期課程,見他行動不便但滿臉笑容,非常感動。中研院院士黃進興亦曾在匹茲堡短暫作爲許倬雲院士的學生,他回憶其誨人不倦、對學生很好,雖然黃的專業是思想史、許的專長是社會史及上古史,但黃進興在其指導之下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拓寬學問的領域。

聯經出版公司近年發行其「西周史」、「求古編」、「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等書,發行人林載爵表示,與其他史學家相比,許倬雲院士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綜合的觀點,能從多重角度完整分析中國歷史,除此之外還非常關心當代問題。

談到許倬雲院士的史學著作,林載爵指出,他的「中國古代三部曲」從西周到漢代農業,爲中國古代歷史做有系統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