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徵召女性服義務役 國防部納入研議

新聞示意圖,圖爲義務役役男。記者林俊良/攝影

一、時事掃描

二、命題趨勢

我國兵役制度採募兵制與徵兵制並行。1945年日治政府因二戰,在臺實施徵兵制,1951年國民政府也實施徵兵制,隨後因應國家需要,服役期間不同兵種有不同役期,從2年、3年、1年、4個月,再恢復1年期。而女性是否應服義務役,大法官作出釋字第490號。此新聞關鍵詞:兵役義務、男女差異、募兵制與徵兵制、國家安全、修法程序等。

三、牛刀小試

國防部在總統府的「大軍談」中提出,女性服義務役列爲人力獲得與兵力結構調整之研究課程。目前全世界只有北韓、以色列、挪威、瑞典、古巴採男女均要從軍,其他國家對女性則採自由選擇入伍。司法院大法官在釋字第490號,對解釋爭點「兵役法服兵役義務及免除禁役規定違憲?」,提出「立法者鑑於男女生理上之差異及因此種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之不同,於兵役法第1條規定: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係爲實踐國家目的及憲法上人民之基本義務而爲之規定,…」以爲我國女性不用服兵役之見解。從「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之不同」來看,我國哪一法律之修改結果,對此有新反思?

(A)勞動基準法,不再限制女性勞工夜間工作

(B)民法,將子女從父姓改成父母約定從父姓或母姓

(C)地方制度法之修法提案,民代當選人之單一性別保障名額爲1/3

(D)優生保健法,已婚男女經配偶同意者,得依其自願,施行結紮手術

答案:A

解析:女性社會生活功能角色,將女性設定爲女主內,負責家務勞動(家務、照顧老小、子女教養等),因此(A)修法前的勞動基準法,限制女性夜間工作,就是考量其女主內、家務勞動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修法後是對此之反思。(B)(C)屬於性別平等之落實,與女性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之關聯性低。(D)是對配偶生育權之尊重。

四、歷屆試題

閩南語歌曲〈青蚵嫂〉描述養蚵、賣蚵的婦女心聲,歌詞寫道:「別人的阿君仔(丈夫)是住『西洋樓』,阮的阿君仔是困『土跤兜』(地板),運命好歹是無計較,若有認真是會出頭」。過往人們認爲這段歌曲一方面反映出牡蠣產業風險高,收入不穩定,另方面也透露出傳統女性的命運取決於所嫁對象。但晚近有學者訪談當年青蚵嫂,發現她們既覺得命運寄託於婚姻,同時也肯定自己剝蚵本事佳、多少改善生活,學者主張這意味女性能在傳統體制下發揮主體性、創造希望。依據題文,該學者的主張最能凸顯社會規範的何種特性與作用?(2025學測)

(A)會影響個人的自我認同,也決定資源分配

(B)會因不同時空背景,形成各不相同的內涵

(C)雖具穩定性,但受到挑戰時也會有所轉變

(D)會框限個人追求,但並無法杜絕突破空間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