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藥學生員額增…軍方化外特權 總量控管虛設
國內藥學系學生有總量控管,但被指形同虛設,就怕出現「流浪藥師」。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醫學院醫學生員額,不被計列一三○○員額上限,引發爭議,在閣揆卓榮泰協調下暫時落幕,事件未滿七日,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招生名額也被發現,不列入藥學系學生總額上限,十二年招生員額成長近三倍,國防醫學院搬出「兩岸關係緊張」、「強化醫療韌性」,讓藥師團體不滿,批評此舉將毀掉醫藥產業,並催生臺灣「流浪藥師」現象。
臺灣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世俗觀念常尊醫藥爲上選,一窩蜂把子女送進醫藥學系,臺灣大學端面對少子化壓力,不少學校希望藉由開設醫藥科系吸引報名,以此維持收入早已不是秘密。但大量培育醫藥人才,將衝擊產業發展,讓已經有限的醫藥資源,被分配得更加稀薄,因此醫藥科系的招生員額,長期以來都採總量控管。
只是國防醫學院招生員額,一直以來被畫分在總額上限之外,讓總量控管形同虛設。國防醫學院藥學系連十二年擴招,如今搬出的理由是「兩岸關係緊張」。臺海關係緊張已超過半世紀,早該在半世紀前就該特別設置「戰備藥師」,而不是逐年擴招,成爲化外的特權單位。
身爲主管機關的教育部及衛福部,對員額控管的計算方式不一,未嚴守允諾的上限額度,兩部會都是未來摧毀國內醫藥產業的推手。當畢業即失業成常態、當藥師專業價值被低價競爭稀釋,最終受害的不是學校、不是官員,而是無數青年投入藥學的理想與整個公共健康體系的信任基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