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押寶美國被反噬 政府狀況外
臺美對等關稅如同海嘯一般襲來,執政團隊第一時間端出來的應對政策,還是隻有補助、只談預算;究竟我們的財經部會在做什麼?我們財經政策,未來究竟要走向何方?
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川普勝選的時候,企業界就已經開始緊張,動作快的企業,早已開始物色美國建廠位置,調整海外佈局策略,企業界也早已有人建議,執政團隊應該要思考川普上任之後,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企業界早已示警,很遺憾的,當今年初臺積電被美國直接找去談的時候,經濟部長郭智輝只說,政府事前不知。種種跡象都顯示,現在的財經部會團隊,既不瞭解美國總統川普、不瞭解產業脈動,更從來沒有好好評估,各個產業在全球市場中所面臨的競爭角力。
根據經濟部今年五月發佈的新聞稿顯示,臺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比重,在二○二○年達到百分之四十三點九的高點後逐年下降,二○二四年降至百分之卅一點七,反之美國佔比則逐年增加。
民進黨執政九年,臺灣積極想要與中國大陸脫鉤,轉身擁抱美國。但是,現在的情勢是,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倒打一耙之後,臺灣許多企業都開始面臨生死存亡之秋。臺灣也因全面押寶美國,不僅沒了大陸市場可供依恃,更少了大陸做爲緩衝跟談判的空間,手上已毫無籌碼可言。
執政團隊最大的財經政策問題點在於,只調整出口方向,但並未深思整體的產業結構走向,以至於當川普政府丟出爆炸性關稅計劃時,臺灣一時之間慌了手腳。更輕忽了川普的商人性格,他不會用傳統的政治外交手法來談判關稅,更多的是用商場上的手法來面對國與國的經濟問題。只能說這是一個狀況外的執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