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T-Dome衛臺?兩岸和平要政治解決

賴總統主張建立類似以色列鐵穹系統的臺灣之盾(T-Dome),政府加強臺灣軍事防衛能力,外人很難質疑其錯誤。可是兩岸問題不僅是軍事問題那麼單純,更大的背景是政治問題,民進黨政府刻意淡化政治問題的脈絡,片面凸顯強化軍事力量,無助於解決兩岸和平。

一九九○年代李登輝在總統任內都要制定國統綱領,成立陸委會、海基會,那部政治門檻極高的國統綱領,被許多國民黨人士私下譏諷爲國家不統一綱領,但李登輝的這些政治措施,至少是認識到兩岸問題不能單單只是表面上的軍事實力問題,在政治方面要爭取兩岸溝通與互信,互信要靠政治解決,刀槍非互信的基礎。

美國一九七九年與北京關係正常化後,臺灣念茲在茲的美國武器銷售,除了確保軍事防禦能力,更重要的是維繫雙方政治關係,一九九○年代的飛彈防禦系統是其一,現在提出的臺灣之盾亦然,但即便是以色列的鐵穹,也不是全面的防禦,只能是區域防禦。

科技先進如美國,從一九八○年代失敗的星戰防禦系統,到一九九○年代的飛彈防禦系統,都不完全是全面防禦的概念,絕大多數是偏重境外阻擋來襲飛彈,但如何在維護面的安全下對各點的突破實施反擊,需要龐大運算能力分析威脅程度,個別進行攔截,概念類似美國海軍神盾系統,聽起來很簡單,實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政府提出臺灣之盾,需要美國提供技術合作,強化雙方政治關係,當大陸思考舊型戰機改裝爲具有攻擊力的無人機,有去無回地攻擊對方,消耗對方防空彈藥,臺灣之盾顯然無法對應這樣的問題。維護面的防禦,成本很高,亦不可能滴水不漏,以色列鐵穹已有前例,頂多是減少戰損。

軍事力量是兩岸和平問題的充分條件,如果要爭取兩岸真正和平,應該思考政治解決,這是兩岸和平的必要條件,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兩國論、兩國互不隸屬,改變李登輝以來的兩岸互不隸屬政治論述,並不會幫臺灣爭取任何和平環境,只會激化兩岸對立,即使美國幫臺灣搞出了臺灣之盾,也不會減少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排除戰爭的導火線纔是解方。

賴清德總統十日表示,將打造「臺灣之盾」。圖爲以色列著名的「鐵穹」飛彈防禦系統前年五月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攔截從加薩來襲的火箭。(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