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盧市府亡羊補牢 綠中央見縫插針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盧市府成爲砲火中心,防疫過程從應變到疫調都顯得焦頭爛額,形象重創,失去昔日對抗新冠疫情的身手。當務之急要落實SOP、遏阻疫情,盧市府應上緊發條,從精準疫調到廚餘去化,把掉在地上的螺絲撿起來。
盧市府在新冠疫情期間設置快篩站、快打疫苗,市長盧秀燕每天主持記者會並主動與中央協調,被視爲最有效率的地方政府之一,憑藉那波防疫典範,盧秀燕奠立後續堅實的政治資本。
與四年前疫情相比,盧市府這次應對非洲豬瘟顯得手忙腳亂。從豬瘟案例場訪視到採檢相隔六天、用宅急便寄送檢體等狀況不提,單就廿二日中央公佈驗出核酸陽性之後,市府既沒有第一時間迴應,盧秀燕也未親自站上火線主持首場防疫說明會。
中市府公佈的疫調訊息更讓人一頭霧水,十四日到場獸醫師身分、訪視內容說法一變再變,連多少豬隻死亡都能「校正迴歸」,從最初的一一七頭,最後依照化制三聯單定格在七十八頭,誤差達卅九頭。市府昨出面抱歉,承認初期防堵疫情忙中有錯,是勇於面對問題的重要一步。
至於環境部長彭啓明點名案例場的廚餘蒸煮紀錄未每日上傳,臺中市環保局也未依規定每月稽查。中市府確有未落實作業準則的瑕疵,即使盧秀燕親自說明「未上傳沒有罰則」,也不免給人閃躲問題的感受,但從環境部的統計資料來看,查覈廚餘蒸煮不落實恐是通病,中央不能視若無睹,只等着撿槍。
這次市府防疫節奏混亂,讓中央找到防疫及「打盧」破口,從中央防疫體系到與臺中地緣政治相關的綠營「側翼」,都把握這次機會見縫插針;從中央懷疑疫調報告疑雲重重,到行政院長卓榮泰點名臺中「改善廚餘去化環境、勿造成二次傷害」,連外交部長林佳龍都砲轟臺中淪爲防疫破口,就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