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今年兩岸7關鍵點 考驗賴政府
兩岸民衆剛歡慶農曆蛇年到來,兩岸關係就將迎來多個重要節點,又值川普重返白宮,美中臺關係出現新變數,如何避免陷入被動,進而趨吉避凶,是臺灣今年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農曆年後二至三月,兩岸就有多項重要活動登場,首先是今天登場的臺商春節聯誼活動,這是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首度出席,是否釋出兩岸新政,以及與臺商互動都受關注。
預計中共將於二月舉行年度對臺工作會議,將由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談話,除回顧過去一年對臺工作,也將部署今年工作。去年對臺會議適逢臺灣大選落幕,王滬寧當時措詞強硬,聲稱堅決「打擊」臺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今年料將延續「反獨促統」,另一手則強調促進融合發展、增進青年交流。
北京三月將進入政治時間,舉行全國兩會(人大和政協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也將涉及兩岸關係和對臺政策,但更重要的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兩會期間下團組,是否談到臺灣。去年兩會,習近平出席政協「民革、科技、環境資源界別」聯組會時稱,要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並提出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
今年三月是中共「反分裂法」實施廿週年,中共向來是逢五、逢十擴大紀念。反分裂法實施十五週年時,北京舉行十五週年座談會,由時任人大委員長慄戰書出席談話,今年北京可能擴大舉辦,是否仍由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出席,或提高規格由習親自發表談話,是今年觀察中共對臺政策的重要指標。
五月賴總統執政週年,去年就職演說他向對岸喊話,希望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並稱可先從重啓雙邊對等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臺開始。大陸文旅部一月已公告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業者踩線團也申請來臺考察。
下半年仍有重頭戲。一是中共必擴大宣傳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十年前中共曾在北京舉行大閱兵,今年會如何慶祝受關注。今年還是新加坡「馬習會」十週年,料習可能再邀馬英九到北京,並舉行第三次馬習會。
無論談及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或馬習會歷史意義,習近平必然端出民族復興、血脈相連、共享中華文化等軟訴求。北京試圖在「一中」政治表述外,強調民族、文化共享論,就看賴政府如何看待和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