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黑心腸」疑點多 消費者要真相
業者作業場所存放1萬1664公斤豬腸,倉儲存放940公斤豬腸,衛生局已立即查封。圖/食藥署提供
中秋前夕傳出黑心豬大腸事件,讓滷味和大腸面線等國民美食籠罩陰霾,但真相尚未釐清,儘管農業部防檢署認定屠宰場屠體與內臟都有合格證明,但百威食品公司爲何冒險漂白豬大腸提升賣相?既是合格內臟又何需漂白?還是無本生意太誘人,以致黑心腸另有產製管道?亟待檢方出面說明偵辦案情。
這次「黑心腸」事件又突破食安防線,恐造成「食安五環」潰敗;姑且不論產製真相,一家進駐屠宰場的食品業者,堂而皇之拿工業用雙氧水漂白大腸的行徑,過了近一年才被發現、檢舉,現場查驗把關螺絲早已掉滿地。
防檢署昨天稱檢舉內容是用病死豬,但經查屠宰場屠體與內臟均有合格證明,問題出在百威食品。農業部畜牧司也聲明屠宰場有獸醫師嚴格把關,發現病豬就不屠宰,屠宰後內臟有問題也會染色銷燬。
但這些說法都難解釋百威違規使用工業用雙氧水漂白大腸的理由,如果百威是從他處取得病死豬到屠宰場加工,屠宰場卻無視異常的進出貨及漂白的作業工序,豈不自證監管失靈?
另一疑點是正常的豬大腸何需加強漂白改善賣相?辦案人員先前懷疑屠宰場的把關流程恐有疏漏,尤其屠宰場皆配有防檢署的駐場獸醫師,若發現問題內臟會當場剔除,疑因豬隻太多疏於注意纔出問題。
百威食品漂白的是劣質大腸還是合格大腸、貨源是屠宰場內或場外,釐清真相就能爲消費者釋疑獸醫師是否嚴格把關,還是有人謀不臧、利益輸送的暗黑行徑?面對重大食安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偵查應公開,檢方應及早出面說明安消費者的心,賴政府也要嚴加查辦,「民生優先」要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