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顧老善政 應從家屬角度思考

超高齡化社會來臨,長照挑戰更艱鉅,桃園市雖爲最年輕6都,但衆多青壯人口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壓力。張善政市府祭出育兒顧老挺青年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但實際推動卻陷於「缺人、缺量、缺整合」三重困境,亟待盤點精進、超前部署,接住更多長照家庭。

桃園今年8月老年人口38萬5977人,佔比16.41%,雖低於其他5都,但趨勢已不可逆。審計單位與民代多次指出,長照據點布建不僅落後,既患寡也患不均,儘管近年據點數量急起直追,長照服務覆蓋率明顯提升,但都市邊陲與偏鄉卻仍猶如「長照沙漠」,城鄉差距大。

偏鄉地區並非寸土寸金,市府理應跨局處協作,全面盤點並釋出符合土地、建管與消防規範的閒置場域與空間;若公部門財源有限,也應積極引入公私協力,擴大服務量能,才能讓有需求的家庭都能就近獲得服務、喘息。

然而,最核心的瓶頸仍在人力。住宿式機構照服員人力3年來僅成長0.73%,遠落後老年人口24.9%的增幅。當服務人力跟不上需求,不僅影響品質,更讓家屬焦慮。

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鄉,招募與留任更是難上加難,政府須正視薪資與勞動條件是否合理,提供額外津貼或獎勵,同時強化專業培訓,讓照服員有職涯發展與尊嚴。唯有「質」與「量」並進,才能穩固長照體系根基。

放眼6都,僅新北市明年成立「高齡長照處」,桃園相關業務仍分散不同局處,以申請失智防走失輔具爲例,家屬須分頭洽詢社會局與衛生局,往返奔波。

市府應從家屬角度思考,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窗口;唯有長照服務多方優化,真正落實「顧老善政」,三明治世代才能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