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城市解決「成長痛」 臺中應速完善公共運輸

臺中市府在各危險路口優化交通設施。記者趙容萱/攝影

臺中交通事故與死傷人數2023年飆升,道安問題全國關注。臺中近年人口大幅增加,大衆運輸系統建置卻趕不上,愈來愈多車在路上跑,事故量比例成長。政府除絞盡腦汁改善道路硬體設施、強化宣導,還要加速捷運建設。

臺中2022年交通事故總數4.4萬多件、死傷總數逾5.9萬人,6都位居第4,到了2023年疫情結束,事故總數狂飆到7.2萬件,死傷人數達9.6萬人,都是6都第一,且遠遠甩開第二名,成了道安「頑疾」。

據市府說法,事故件數飆升,是疫情解封后大量民衆上路造成,這可能只解釋部分原因,畢竟6都面對相同狀況,卻有其他都未升反降。與其他直轄市相比,臺中還有2個問題,第一是人口上升,目前戶籍人口逾286萬,若以常住人口計算,更已超過300萬人。

與之相對,公共運輸系統建設就顯得步履蹣跚。中捷2021年通車,搭乘數連年提升,2024年總運量約1500萬人次;市區公車系統卻受疫情、缺工等影響,大量減班,載客數雪崩式下滑,疫情前2019年年載客量1.3億人次,去年採取市民限定優惠後,外縣市乘客因需付費搭公車,當年僅8267萬人次,公車大減5000萬人次。

此外,截至去年底,臺中汽機車登記總數突破306萬輛,居6都第二,汽車數111萬輛,6都第一,若加上中部其他縣市通勤車輛,臺中車流量應數全臺第一,交通事故防制自然是一大挑戰。

人口彙集是邁向大城市的過程,但臺中公共運輸卻無法支撐涌入的人潮,交通事故高可以說是都市化的「成長痛」。市府除了改善路口、強化宣導與執法,根本之道還是儘快完善公共運輸,幫助城市「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