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公共運輸 響應停讓文化

小黃公車及幸福巴士服務對象多爲高齡者與學生,市府持續推廣人本交通,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臺中市交通局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駕駛不停讓行人交通事故頻傳,臺中市行人死傷人數居高惹議,偏鄉民衆更嘆行人過馬路沒車願讓,對「停讓文化」很無感。市府交通局爲提升職業駕駛及民衆行車安全意識,將交通安全宣導「停讓文化」延伸至偏鄉的小黃公車及幸福巴士路線,藉由駕駛人路口慢看停、行人走斑馬線等行爲示範,強化民衆交通安全意識。

根據交通部道安資料,臺中市2024年1至12月的30日交通事故死亡288人,行人30日死傷2833人,另據市府警察局統計,臺中市2024年24小時交通事故死亡138人。市議員陳俞融日前抨擊臺中市近3年公車死傷事故全國最多,2024年行人死傷事故也是全國最多。

交通局雖大力推廣「人本交通-停讓文化」,盼提升職業駕駛及民衆行車安全意識,但許多民衆表示,都會區因人口密集,多數駕駛人會落實「停讓文化」,不過偏鄉地區,行人要過馬路常膽戰心驚,有斑馬線也沒用,很多駕駛人根本不管,對「停讓文化」相當無感。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府近年積極發展小黃公車及幸福巴士,成爲偏鄉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特別將守護偏鄉交通運輸的兩項運具納入宣導行列,藉由駕駛人於路口慢看停、行人走斑馬線等行爲示範,強化民衆交通安全意識,盼形成完整的人本交通文化。

交通局說明,臺中市小黃公車共有26條路線,幸福巴士則有2條,均由經嚴格篩選的計程車隊及社區發展協會營運人員負責,多位駕駛人曾獲得臺中市計程車優良駕駛及公運獎殊榮肯定,展現高度專業與服務熱忱,面對偏鄉道路多樣狀況,駕駛人除了遵守交通規則,也需具備耐心與責任感,才能確保乘客與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