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蔡救駕僅一時 解鈴還要看賴

民進黨支持的兩波大罷免全軍覆沒,重創執政氣勢。面對連番挫敗,綠營試圖以府院黨人事改組、推動民生法案主動設定議題,爲罷免失利「翻篇」;但問題不在表面上的「變陣」,而是執政者的治理心態。當「賴卓體制」持續、主張對抗的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仍在位時,綠營要走出對立僵局的機率,能有多高?

賴政府執政未滿兩年,支持度已跌落低谷。賴總統日前宣佈卓揆續任,且府院已有共識,要在八二三罷免後「清理戰場」,此前先爲「普發現金」違憲爭議找臺階,再透過調整內閣人事力拚施政更有感,也擬透過民生法案企圖扳回主導權。但朝小野大格局沒變,想要主導也難。

近期民進黨黨務、內閣人事陸續曝光,提前掀開壓力鍋,但力推大罷免的柯建銘仍穩坐總召寶座。儘管黨內外都有要求柯「知所進退」的聲浪,他仍選擇全面開戰,甚至嗆聲:「朝小野大就是要對抗,難不成要投降?」似乎暗示強硬作戰路線仍會持續。若真如此,國會朝野還有寧日?

賴總統的固執個性是其從政特色,但這一年多來,也因其執拗性格,造成國政推動困難。值得觀察的是,就在大罷免獲致「卅二比○」大敗後,前總統蔡英文與賴總統昨天的官邸會面,因爲蔡的出手相助,讓外界看到賴重回蔡過去較爲溫和治國路線的可能性。

只是,蔡的「加持」再怎麼強,也只是一時;朝野氣氛要能改善,終究還是要靠賴本人的「頓悟」,才能真正止血。

在施政無感、甚至引發人民反感之際,啓動內閣改組與民生法案,雖是執政者的必要之舉,更是人民給賴政府的補考機會。但若賴政府看不懂民意訊號,仍拒調整鬥爭心態,再怎麼調整隊形,也只是原地打轉,最終輸掉的不會只是罷免;二○二六及二○二八選舉轉眼即至,民進黨恐難翻轉局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