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以先斬後奏 重傷美在中東威信
杜哈空襲暴露華府在中東乃至更廣泛範圍的主動權將持續流失。(路透)
以色列9日空襲卡達首都杜哈,造成6人死亡。美國總統川普說他曾試圖阻止,但以軍先斬後奏,一切爲時已晚。若川普的說法屬實,他無法及時干預以色列在卡達發動攻擊,不僅可能動搖他一向標榜的強人形象,更可能在美國與中東盟友之間投下新的變數:卡達長期扮演地區斡旋者,同時設有美軍基地,如今卻成爲襲擊目標,讓外界不禁對華府產生質疑。
卡達不僅有中東規模最大的美軍基地,亦在華府授意下扮演以哈衝突的調解者,此次攻擊被視爲公開踐踏美國重要盟友的主權。前美國駐以大使傑瑞簡(Edward Djerejian)直言:「以色列顯然不太關注美國的國安利益。」
外交餘震正快速外溢。首先,美以高層互信遭侵蝕,在兩國關係植入不信任因素;其次,卡達總理以「國家恐怖主義」譴責以色列,卡達可能將以色列襲擊解讀爲美國的背叛,因此抽身談判桌;第三,川普有意擴張《亞伯拉罕協議》的目標驟然拉遠,區域正常化進程面臨倒退。
這次空襲的性質前所未有,因爲卡達長期都是中東棘手談判的中立地帶。多年前,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的秘密和談,就曾由卡達出面提供場地。如今,卡達是除了埃及之外的區域內唯二調解人,更具敏感性的是,卡達境內還設有美國在中東規模最大的軍事基地,雙邊一直維持高度密切的安全合作。
同樣受傷的,還包括美國安全承諾的可信度。海灣地區是全球能源與金融樞紐。卡達坐擁美軍烏代德基地,卻遭到以色列襲擊,必然會讓他國懷疑川普對以色列的約束力,從而重新評估自身風險。對華府而言,這是全球盟友提出的壓力測試。
總而言之,杜哈空襲暴露川普的兩項漏洞:一是對以色列的影響力失靈,二是對海灣國家的承諾折價。對一位自詡「和平促進者」的領袖而言,這顯然是一次形象挫敗,若無迅速且可驗證的修補行動,華府在中東乃至更廣泛範圍的主動權將持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