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向各國極限施壓 川普分而治之
美國對等關稅炸彈即將來襲,川普政府的官員稱,越南把關稅降到零仍沒用,因對美仍存在非貿易障礙須解決。(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普徵10%的基準關稅,還針對約60國祭出17%至49%的對等關稅,形同是美國在對抗整個世界(U.S. Vs. World),而且川普頂多只給1周的時間關稅便生效,極限施壓意味濃厚。面對各國反彈,川普則採「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欲用一系列雙邊談判來各個擊破。
川普的對等關稅原本被認爲,可能涉及世貿組織(WTO)成員國之間實施的「最惠國待遇」(MFN)關稅。美國平均MFN關稅僅3.3%,低於大多數貿易伙伴。但對等關稅的算法披露後,卻跟各國關稅不相干,而只用美國與該國的貿易逆差額除以美國向該國的進口額,再除以二。
對等關稅算法挨轟簡單又粗暴,許多國家都喊不公平。以臺灣爲例,臺灣平均MFN關稅6.5%,卻被課徵32%對等關稅。越南平均MFN關稅9.4%,課徵46%對等關稅,比臺灣高。但印度平均MFN關稅達17%,卻課徵26%對等關稅。這是因爲越南與臺灣分居美國貿易逆差第3及第4大國家,印度則排名第7。
川普一口咬定,美國對其他國家存在貿易逆差,就是這些國家佔美國便宜,而無視他國某些產品享有「比較利益」的事實,例如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特別是臺積電的高階晶片。CNN則指出,貿易逆差只是「代罪羔羊」罷了,川普藉此指責他國有不公平貿易行爲,包括存在「非關稅貿易壁壘」,乃至增值稅(VAT,臺灣稱作加值型營業稅)等。
換言之,貿易逆差成了美國的「談判本錢」。美國GDP佔全球25%,其他國家加起來佔75%,若各國一起報復,美國豈會穩贏不輸?但川普看準世界各國不會齊心協力,因爲各國的利益並不一致,受川普關稅戰衝擊程度有別。
川普政府官員放話稱,已有50多國搶着接觸白宮。川普次子艾瑞克還在X平臺上喊說,「我絕不會想當最後和川普協商的國家,第一個來談判的就會是贏家,最後一個絕對是輸家。」這在暗示,先來談就有機會調降關稅,最後來談的條件將更爲嚴苛。
只不過,先談的國家沒有前例可依循,川普也未必開誠佈公,他可能獅子大開口,卻稱之爲寬大爲懷(very kind),就像川普把對等關稅說成是「折扣」(指除以二)一樣。先談成的國家亦會被拿來宣傳,當作向後續國家施壓的案例,可能搞得各國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