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勿拿走臺海和平最後一根浮木
2024年雙城論壇在臺北舉行,臺北市長蔣萬安(右)、上海副市長華源(左)在歡迎晚宴互贈禮物,象徵兩市人民心手相連。(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府宣佈雙城論壇延期,疫後舉行的實體雙城論壇,每次都在驚險中過關,這次無預警延到年底,放眼已快9月底,期盼政府與北市府及上海市府,三方能發揮戰略高度,別把兩岸交流僅存的一塊浮木也拿走。
這次雙城論壇延後,藍綠說法不一,市府稱與上海商籤的合作備忘錄,涉及送多部會審查,恐趕不及開幕,藍營議員則直指是中央從中作梗,以技術干擾;政府則說合作備忘錄並不是問題,已有共識,本來移民署22日上午要發證給北市府;另有消息則指,大陸希望蔣萬安在兩岸關係上,能有更積極表態。
當前無論國際或國內環境,替兩岸交流、甚至綠紅對話創造契機。國際環境上,當前中美正就關稅、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等協商,美國刻意忽視臺灣,臺海也非大陸最優先議題,中美兩國持續接觸,美國至少不會直接打臺灣牌,臺海基本和平可保。因此,正是兩岸自己就恢復交流先談起來的最佳時機。
國內環境上,民進黨推大罷免失利,須面對藍白爲國會多數到2028年、對美關稅談判恐照單全收。兩岸交流顯然是民進黨的最佳出路,至少先讓兩岸交流恢復到疫情前,並可尋求與大陸官方對話,只要可確保兩岸和平、臺灣長治久安,自然可奠定執政的堅強基礎。
遺憾的是,雖然美近期對臺灣無視,政府似乎無意以恢復兩岸對話,來累積對美談判籌碼。綠紅之間又毫無互信,光要恢復陸客團來臺,就遙遙無期,我方希望先透過旅遊小兩會商談。
北京則主張,先開放後,如碰到問題,再啓動小兩會協商,其實大陸大可大方宣佈,小兩會先談,先讓陸客團來臺再說,兩岸有人來人往,民間敵意至少可先降低,也可順便檢視民進黨政府是否真心歡迎陸客團。
中美關係起起伏伏,極可能兩國明年又翻臉,美國再出臺灣牌,我方除了綁緊安全帶,更需操之在我,先讓兩岸交流持續。雙城論壇已經是碩果僅存、兩岸互有往來的交流活動,如果真取消,要恢復就難上加難,對已經脆弱不堪的兩岸和平,將是致命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