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鬆綁法條 圓多元族羣求子夢
爲了兼顧事業與生育權利,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先凍卵,先努力工作賺錢,等到適當時機再決定生或不生。(大千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近年臺灣女性凍卵人數逐年上升,但凍卵後的使用率卻依舊很低,真正透過凍卵進行人工生殖術的對象,大多是「有錢」的高齡女性或有特殊疾病等不孕者,政府除了該考慮各縣市一致性補助,避免一國多制,也應放寬《人工生殖法》規範,讓多元族羣進行人工生殖術,如此一來,即使無法解決低薪、高房價等少子化魔咒的根本問題,至少可協助求子若渴的國人、帶動生育意願。
在低薪、高房價的時代,社會新鮮人大學畢業就揹學貸、車貸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多數新鮮人第1份工作起薪都不高,若還得在外面租房子,更是連錢都存不了,「賺多少、花多少、躺平剛剛好」用這句話形容再貼切不過。
雖然薪水會隨着年齡增長,但可能到了適婚年齡,薪水卻還沒達到得以成家的標準,又或存款不足買不起房,就算硬着頭皮結婚生子,日子也會過得很辛苦。因此,現代人選擇晚婚,相對也就變成晚生孩子,甚至不生。
爲了兼顧事業與生育權利,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先凍卵,先努力工作賺錢,等到適當時機再決定生或不生,如此一來至少多了選項。但目前各縣市作法不一,甚至還有13縣市未補助分文,一國多制的現象的確不公平,難怪部分凍卵者爲了補助被迫當「幽靈人口」。
此外《人工生殖法》也應儘速修法開放單身未婚、同性等多元族羣做生殖術,此舉即使無法逆轉檯灣少子化現象,但確實能幫助一些苦等求子的家庭或族羣。
其實多元族羣不一定要執着與孩子的「血緣關係」,不論高齡、不孕、同性婚姻、未婚單身族皆可透過領養或其他管道圓夢,至於政府該做的,就是讓各個族羣都安好,願意結婚的年輕人,政府儘可能補貼幫忙,無意願結婚的人也可透過多種方案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