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憑感覺喊價 無助化解關稅僵局

熱門話題

川普無預警揮出關稅大刀,卓內閣毫無應對措施,各界急得開始獻策,從喊降汽車關稅到對美全面零關稅都有,跟菜市場「買菜送蔥」一樣熱鬧,提案背後是有客觀數據支持,還是「我覺得應該...」不得而知,然這種憑感覺的民粹式提案,無疑是病急亂投醫。

進口車車價偏高,全民詬病許久,多年來更成爲一種膝反射,好像車價高是因爲關稅、有關稅就是爲了保護裕隆,所以值此時刻「不該再保護裕隆了」,應該馬上降關稅。裕隆這時成爲國產車代名詞,彷彿犧牲掉一家裕隆,比臺積電還要威,就能換得川普收回成命。

進口車售價貴,是因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及奢侈稅疊加所致,其中貨物稅率高達25~30%,比關稅的17.5%還高,纔是進口車價被墊高主因。換言之,不去處理重複課稅的結構性問題,單純以爲拿掉關稅就沒事,到頭來車價可能仍不符預期,美國也未必埋單。

其次,很多人把「保護裕隆」掛在嘴邊,但國產車不是隻有裕隆,國產車產業也不是隻有整車廠,何況翻開臺灣汽車銷售,前5名幾乎都是豐田,裕隆還不是市佔最高的,旗下僅中華汽車的J SPACE勉強擠進榜內,要說取消關稅造成衝擊,裕隆絕對不會是傷最重的。

再看臺灣進口汽車統計,德國、日本兩強就佔了高達4成市佔,美國是近年靠着特斯拉,勉強拿下1成。換言之,調降或降低關稅,得利的恐怕還是德國、日本,美國車廠近年競爭力本就不強,很難受惠,況且臺灣市場小,川普恐還看不上眼,最終可能淪爲野人獻曝。

汽車關稅不是不能降,但不該簡化成「買車變便宜」或「不要再保護裕隆」這種過於民粹的邏輯,其產值或許不多、但牽涉的絕對是數萬個家庭生計,必須審慎爲之。況且連獻上臺積電這樣的「家當」都擋不了高關稅,我們又是哪來自信,認爲降汽車關稅有用?